“还不是因为大嫂你人好……先前我多有混账,阿嫂辛苦了。”
“嗨”,阿嫂摆摆手,“卉妹怎么又提从前嘛……不提了,不提了。”
“好,不提,不提。”
试菜考较就在明日,李卉便只剩这件事情操心。
这几日真是茶不思饭不想,爹娘和大嫂都看不下去了,轮番过来安慰她:
“成就成,不成就不成,反正咱们还有个小摊儿,不成的话还不那么累人呢。”
哎,所有的这些劝慰李卉都照单全收,但有句话怎么说的来着,听了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都怪她的心理素质不太好啊。
这日午后,便有司农监的衙役过来通报,明日考核定在日中。
李卉想也好,考不上还不耽误回来吃暮食。
不过她心里还是很想被选上,因为做一顿饭就是二十钱,有些人劳作一天,比如说那些去修长城的,一天也才七八钱的工钱呢!
最重要的这个进项就是细水长流,讲究的就是每日都有进项,还是官邸衙门,多少人都眼红的差事呢。
十日终了,正式考核才开始。
为了缓解焦虑,她吃了朝食便和去市集的大嫂一同出了门。
五月初的时令风物,一切都欣欣向荣,天气也好,虽然有些日头,却不怎么晒人,农田里的庄稼更是长势喜人,不用说今年一定有个好年景啊。
“也希望今日我能一举夺魁。”
到了司农监,一位颇为严厉的考官出的考题也颇为别致。
“请诸位用面前的豆子做出一道主食来。”
李卉以为像前世看的那些网络小说里的女主那样,可以拥有一大屋子的食材供她选择。结果到了她身上,就是按照当日的报名顺序,依次站到某一种豆类跟前。
而轮到她时,就恰好是豌豆。
“豆”在中国古代属于较早食用的主食。
先前她刚穿过来时,阿嫂给她煮的那碗豆饭,李卉现在都还记忆犹新。
所以这次,她便想以豆饭应考。
大秦时,平民百姓吃的豆饭都不怎么可口,李卉便想到底还是用了前世时去某地旅游时无意间在一个街头小巷吃到的豆汤饭,“小小做个改良,也无不可。”
给她的时间是一个时辰,可她光是泡豌豆都花了小半个时辰。
她前世吃到的那碗豆花饭,浇汁浓郁,豌豆软烂,还加了些剁碎的肉糜,吃来口感极佳。
而面前她只有豌豆,并一些常见的调料可以取用,而这一次她又不打算用酱。
她先后将几片薄薄的姜,一勺猪油,还有一勺盐,放进泡好的豌豆里,煮到软烂便放到一旁,接着釜中淘洗麦粒,准备做一碗麦饭来当耙豌豆的浇底。
在等耙豌豆放凉的同时,灶上的麦饭也同时开工地煮着。她接下来的第三步便是切碎了一把霍菜。
此刻的后厨中也没有碎肉末,李卉便只做素菜版的,于是她紧锣密鼓地把双耳釜中加了一瓢清水,等煮开后就下了几勺煮好的耙豌豆,她一边试着咸淡一边调试着豆汤的浓稠度,等到她觉得浓淡合宜时,便下入新鲜的霍菜叶子。
等豆汤煮好时,一旁釜中的麦饭也好了,她用普通的粗粝碗装了一碗饭,再用手稍微做了个形状来,最后再浇以豆汤。
在端出去让考官品鉴之前,她也仔细将这碗豆汤麦饭看了看——
“嗯,品相、成色都有,应当还行吧?”
果然,不到一炷香的功夫,便有人来叫她了。
这次不光是叫了她,还有那日她在司农监门口遇到的那个小女孩子。
来传她的人叫她“荇”,两人同去面对考官,李卉才知道荇做的是红豆汤饼,翻译过来就是红豆面,没有石磨却能在如此之短的时间内想到办法将红豆碾碎做成面条,也是人才一个,所以她便得以入选。
而她正在回味红豆汤饼在家中如何复刻更加成功时,就听到考官在让她自己说今日做豆汤麦饭的理由。
所以她赶忙收敛心神,将方才做菜过程中所想好的一席话全都和盘托出:
“我等平民百姓能吃上豆饭藿羹就已是家底殷实,肉食类不可常有,所以我想这也是今日考题的由来。就是想看看我们能否把一道普通的菜肴做出不一般的风味。”
“而司农监又司农事,管桑蚕,自然便把民生大计放在心头第一要紧的位置,岂有官吃肉民吃菜之理?自然便要与大家吃得一样。”
“而越是简单易得的食材做的饭食,就越容易在普通百姓中间流通开来,这样便会有更多的人吃饱饭,我想这便是各位司农监大人的初心吧。”
她说完这三段话,在场的所有人都屏息凝神了好一会儿。
然后坐在中间席位上的主考官便带头为她鼓掌起来,李卉注意看了一下,这位大人面前的豆汤麦饭早就被他吃了个精光,而又听到了这番说辞,如何能不动容?
再一个时辰之后,她被通知选上了。
而一同被选上的,则是与她做菜思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红豆汤饼阿荇。
人前李卉不好张扬,但确实是相当高兴的,所以从司农监院门一出来,拐弯看不到门口守卫的军士后,两个姑娘都击掌相庆。李卉则有更加高兴的理由:
“家有千金都要每日进钱一文,更何况家里没有金矿的呢?”
离她把小吃摊变成小吃店的梦想,这是又进了一步呀!
她巴不得长了飞毛腿,赶紧要回到家中,告诉家人这个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