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原是这样的。”那大娘这回彻底放了心,按照一个钱十条鱼苗的价格给她装了四个钱的,后来见也不剩几条了,就索性连装鱼苗的土缸子也一起送了她。
李卉得了便宜,嘴自然甜津津的:“谢谢婶子,下回还来您这买。”
“哈哈,好”,那大娘还让她回去路上慢些,水洒了的话,鱼就干死了,不值当。
这些话李卉都一一答应着,来了趟市集,就顾着买鱼苗了,不过她也看得开,以后有的是机会过来,也不在这一次两次的。
等她小心翼翼地把四十大几条鱼苗运回田边时,已是一个多时辰过去了。
“阿爹,阿娘,大哥,嫂子,你们谁得空,快来帮我一下……”
听到李卉这样喊,大哥离得最近,赶紧快步过来把鱼苗接了过去。
“你买……这些鱼苗来干啥?”大哥吃惊时也容易咋呼,李卉笑着想果然是她哥。
“嘘,小点声”,李卉道,“别人听见就都去买了来养,到时稻花鱼就不值钱啦!”
“鱼本身也没多贵啊”,大哥虽然依旧不理解,但还是老老实实帮她抱着,等到了爹娘跟前,才小声嘟囔,“何必费这个大劲自己来养?要吃的话去买就是啦!”
“你妹妹难得做件事,就让她去折腾嘛。”
听阿娘将她要养鱼当成是折腾,意思就是,成了就成了,不成也无所谓。
李卉一下子就来了心气儿:“阿娘您织布挣钱虽然多,但那多费眼睛呐,我可不愿意您一直织布;还有阿爹,跟地里刨食,就是看老天爷脸色吃饭,几乎全年无休;就算是大哥有军籍,平日里站站岗还好,但一旦战事来了,那过的都是脑袋拴在腰上过日子。我这回买的鱼苗回来,就把它养在秧田里,等过几个月就可以卖了,多条路子多笔钱不是吗?再说您们也可以轻松一些呀!”
说到动情处,李卉自己也鼻子一酸,她又有了一种在前世时被人曲解时的委屈。
“难为卉妹是替我们这个大家庭在谋算”,大嫂见她那委屈的样子,分明是共了情,“你大哥不懂你,没事儿,阿嫂支持你。”
她没敢说另外两位长辈的话,只说她自己,“来,我帮你把它们倒进田里。”
决定去买和从市集回来,李卉忐忑了一路;结果倒下去一分钟不到,但她听了鱼儿入水的响动,心里还是有期待的:
“爹娘放心,我只买了三个钱的,就算亏也亏不了多少。”
阿娘接到李卉递给她剩下的那些钱,才回过神来,“我还想着你是给自己买零嘴吃食去了,难为你,不过既然都买回来了,就让它们在稻田里养着。原是阿娘不是,不该说刚才那句话,你有心做事情,这样很好,我们大家也都支持你。”
李卉这才咧开嘴笑了。
她看田里的秧苗才插了一半,说什么也要下田来帮忙。
大家都拗不过她,便也只好让她脱鞋挽裤地下了田。
田里的淤泥到了小腿肚,方才倒下的那些鱼苗像认识她似的,纷纷围她脚边来。
“鱼儿啊,你们一定要可劲儿长啊,到时候再给你们添一堆小伙伴儿……”
李卉知道水稻六七月间就能成熟,鱼长三四个月怎么也长得膘肥体壮了。到时候卖掉再买一批鱼苗来,这样就是鱼生鱼,钱自然也就生钱啦!
到时候要说想吃怎样的鱼没有?过来捉就是啦!还不用大老远跑市集去一趟!
“卉妹,你在叨叨啥呢?”
阿嫂见她埋着头插秧,嘴上又振振有词,便凑过来问她。
“啊,阿嫂,我是在想……今日的暮食又可以加个菜啦!”
她右手上捉住的是一只田鸡——就是前世所说的“青蛙”。
那田鸡正在做最后的挣扎,泥水溅得李卉满脸都是。
她这幅滑稽的样子也没能打消大嫂心中的疑惑:
“田鸡用来做酱还差不多,这能当菜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