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发布会的热潮渐渐退去,江念却没有丝毫懈怠。她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读者的反馈,这些反馈如同潮水般涌来,有赞扬、有建议,也有一些尖锐的批评。江念认真地阅读每一条反馈,她深知这些都是读者对她的关爱与期待,每一条意见都可能成为她下一部作品进步的阶梯。
沈逸的公司在与国际知名企业达成合作后,迅速进入了紧张的新产品研发阶段。他频繁地往返于国内外,与合作方进行技术交流和项目推进。尽管工作忙碌,但他始终关心着江念,只要有时间,就会和她视频通话,分享彼此生活中的点滴。
一天晚上,江念在整理读者来信时,发现了一封来自偏远山区乡村教师的信。信中,这位教师详细地讲述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以及看到江念小说后内心的触动。他表示,江念的小说让更多人了解到乡村教育的不易,也让他感受到了社会的关注和支持,但现实中的困难依旧严峻,比如教学资源匮乏、优秀教师流失严重等问题,依旧亟待解决。
江念被这封信深深触动,她意识到自己的小说虽然引发了社会的关注,但要真正改变乡村教育的现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她决定再次深入乡村,进行实地调研,为自己的下一部作品积累素材,同时也希望能为乡村教育做更多实实在在的事情。
当江念把自己的想法告诉沈逸时,他毫不犹豫地表示支持。“我觉得你这个想法很棒,念。”沈逸温柔地看着江念,眼中满是鼓励,“乡村教育是一个需要长期关注和投入的事业,我会一直在你身边支持你。等我忙完这阵手上的项目,陪你一起去。”
得到沈逸的支持后,江念开始着手准备乡村调研的相关事宜。她联系了之前结识的乡村教师,了解当地的具体情况,并制定了详细的调研计划。在准备过程中,江念还积极与一些公益组织取得联系,希望能借助他们的力量,为乡村学校筹集更多的教学资源。
与此同时,沈逸在公司的项目也遇到了新的挑战。合作方对新产品的研发进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时间紧迫,任务艰巨。沈逸带领团队日夜奋战,不断优化研发方案,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在这个过程中,沈逸充分发挥了他的领导才能和创新精神,他鼓励团队成员提出不同的想法和建议,共同探索解决方案。
在一次团队讨论会上,一位年轻的技术人员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技术思路,虽然这个思路还存在一些风险,但如果成功,将大大缩短研发周期,提高产品性能。沈逸认真听取了他的汇报后,经过深思熟虑,决定支持这个大胆的想法。“我们做科研,就是要敢于尝试新的东西。”沈逸对团队成员说,“虽然有风险,但我相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实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