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念载誉而归,获奖的喜悦尚未完全消散,便迅速投身到新作品的构思中。她的脑海里满是灵感的火花,那些在影片宣传、面对舆论风波以及获奖历程中的所见所感,都成了新作品的宝贵素材。每天清晨,江念都会坐在洒满阳光的书桌前,摊开笔记本,任由思绪在文字的世界里驰骋。
沈逸则在科研成果产业生态链稳步推进的基础上,开始着眼于未来的技术革新。他带领团队深入研究前沿科技趋势,希望能在现有成果上实现新的突破,为行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实验室里,各种精密仪器闪烁着指示灯,团队成员们围坐在一起,激烈地讨论着新的研究方向和实验方案。
然而,江念在新作品创作初期就遭遇了难题。这次她想要尝试一种全新的叙事结构,打破传统的线性叙事模式,通过多线并行的方式展现复杂的人物关系和宏大的故事背景。但这种创新的尝试并不容易,不同故事线之间的平衡与衔接让她绞尽脑汁。有时候,她会在一条故事线上陷入死胡同,怎么也想不出合理的情节发展;有时候,又会觉得各条故事线之间的关联不够紧密,无法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一天晚上,江念对着电脑屏幕上密密麻麻的文字,感到前所未有的挫败。她已经连续几天熬夜,可创作进度依然缓慢。沈逸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回到家中,看到江念疲惫的神情,心疼不已。他轻轻为江念泡了一杯热茶,坐在她身边,耐心地听她讲述创作中的困扰。“或许你可以先把各条故事线单独列出来,梳理清楚它们各自的脉络,然后再去找它们之间的交集和冲突点。就像我们做科研一样,把一个大问题拆解成几个小问题,逐个攻克。”沈逸温柔地建议道。
在沈逸的启发下,江念决定换一种思路。她拿出几张大白纸,将每条故事线分别写在上面,然后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出关键情节和人物关系。经过一番梳理,她渐渐找到了故事线之间的连接点,创作思路也变得清晰起来。接下来的日子里,江念重新找回了创作的节奏,每天都沉浸在创作的世界里,文字如泉水般从她的笔下流淌而出。
沈逸的科研团队在探索新技术的过程中,也遇到了技术瓶颈。他们尝试了多种实验方法,都无法实现预期的技术突破。团队成员们的士气受到了影响,有些人开始怀疑新的研究方向是否正确。沈逸深知在这个关键时刻,他必须稳住团队的信心。他组织了一次团队建设活动,带领大家走出实验室,来到户外放松身心。在活动中,沈逸鼓励大家畅所欲言,分享自己的想法和困惑。通过这次交流,沈逸发现大家在技术思路上存在一些局限性,于是他引导大家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鼓励大家大胆提出创新性的想法。
回到实验室后,团队成员们的热情被重新点燃。他们开始尝试新的实验思路,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和尝试,终于找到了一个可行的技术方案。实验数据逐渐朝着预期的方向发展,团队成员们欢呼雀跃,沈逸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