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他们还没走出几步,就听雷欧嚷嚷:“喂,喂,我还是个瞎的啊!等等我啊!”
安第斯顿了顿,没办法:“抓住我的衣角。”
他感受到伊诺森将头往他怀里埋了埋,小声嘀咕:“碍事。”
“喂,我可听到了啊!”
--
“我...我什么都不知道!别杀我!!”
王都大教堂,一间偏僻的屋子内,一个深色头发的修女惶恐地跪在地上,眼泪哗哗。她的身前,是手臂上缠绕着银环蛇、面无表情的安第斯,和眼睛已经恢复了紫色光芒的窥秘人雷欧。
另一侧,艾尔·盖伦背贴着墙站立,不自在地侧头,避过那修女的视线。他身侧,坐在椅子上的伊诺森正打量着他,绿色的眼睛里满是审视,久到让盖伦都不自在,转过头来:
“先生,你想做什么?”
伊诺森看着他:“你和我长得有些像。”
盖伦顿了一下。他低声说:“大概是因为,我们的血脉很近吧。”
“我的通缉令挂出这么久,没有人提到过这点吗?”
盖伦摇了摇头:“我的容貌被卢妮卡附加过秘密魔法,他们无法察觉到这点的。”
伊诺森若有所思:“但之前叶莲娜她们就察觉到了。”
“你是说,迷雾森林外的那两位?”艾尔·盖伦陷入回想,“那位女巫在幻术领域很出色。也许她能看透卢妮卡的秘密魔法遮掩。”
这样吗....伊诺森收回思绪,看了那边正在被雷欧窥秘,瑟瑟发抖的修女一眼,问道:“被融入经书残页的,都是些什么孩子?在王室诞生的后代里随便挑选吗?”
艾尔·盖伦顺着他的目光看过去,沉默了一下:“并不是。容纳也需要一定的‘天赋’,因此,那些孩子都是王室成员和高光明天赋者结合生下的。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更好地获得光明魔法天赋。”
“但即使这样,有些也会容纳失败,因此胎死腹中,或是夭折;有些则是一直默默无闻。”
“默默无闻的后者,或成为棋子,或因‘无用’而被卢妮卡他们杀死,取出残页,再被容纳入其他胚胎里。”
真是残忍....伊诺森皱起眉:“但我也见过卢妮卡手下的,其他天赋的人。”就像是“守卫”崔西。
艾尔·盖伦摇摇头:“那些是障眼法,对方和王室大概没有血脉关系。”
“为了瞒过光明教堂,王室在这项计划上投入了很多物力和人力,虚虚实实。他们的投入也取得了效果,至少‘黑发’这个特征不再完全和王室挂钩。”
伊诺森想起什么:“也就是说,费尔南多公爵,是知情者?”
艾尔·盖伦想了想:“我认为是。”
也就是说,那位费尔南多公爵的风流,只不过是王室计划中的一环。他们需要为大量黑发孩子的出现铺垫,于是费尔南多公爵便爱上了黑发的女人。
然而这些“私生子”的父亲,大部分都不是费尔南多公爵本人。甚至于长相肖母的“婚生子”,如伊诺森和菲娜,也并非公爵亲生。
这么一看,罗莎琳德也许真的是这个世界上唯一的,费尔南多公爵和其夫人生下的孩子了....可是她却.....
伊诺森握紧了拳头。
那边,雷欧也结束了窥秘,和安第斯走了过来:“这个女人知道的比你还少,呃,不过情史倒是挺丰富的....”
被安第斯刮了一眼,他及时收住嘴:“那么,就只剩下最后一个了。这次的还只是个唱诗班。”
“唱诗班?”伊诺森疑惑地问,就听艾尔·盖伦道:
“为了避免暴露,王室会向那些孩子隐瞒他们的身世,等到成年,再告诉他们真相,以免过早被教堂察觉。”
“至于成年后,对方接不接受,又是另一回事....只是又一个十八年而已,王室等得起。”
他这样说,伊诺森倒是意识到什么:“我被驱逐出柯雷托教堂时,确实还不满十八岁....”因此就和王室的人错过了吗?不知是福是祸。
他没注意到,在提到自己当时未成年时,安第斯眼神微妙地看了他一眼。
艾尔·盖伦点了点头:“但也有例外,比如这个孩子。她在偶然情况下得知了真相,天赋又好到王室们不忍心杀死回收,所以便只是被放在王都监视。”
说着,这位圣骑士长叹了口气:“顺带一提,现在负责监视她的,是刚调回王都不久的我。”
安第斯便道:“既然这样,待会你去和她沟通。”
盖伦揉了揉太阳穴,不得不低头:“我明白。”
几人很快就在秘密魔法的掩盖下,来到礼拜堂。
此时正是晚间弥撒,布道区里坐满了信徒,而圣坛前,神像下,充当唱诗班的孩子们正在合唱最后一首赞歌:
“赞美您,无暗的太阳,仁慈的神灵....”
清脆纯洁的童声重叠,在教堂中回响,空灵悠扬。屋外是夜色深深,屋内烛光通亮,孩子们脸上带着虔诚而喜悦的笑,歌颂神明,眼中亮晶晶的,仿佛溢满碎光。
几人站在角落,沉默地看着这一切,最后,是伊诺森最先看不下去,偏过头:“还真是有点讽刺。”
安第斯一言不发地看着那些孩子,就像是看见了曾经的自己:“但也挺幸福的吧。”
艾尔·盖伦不说话,似乎也默然地表示同意,只有在场唯一一位没当过光明信徒的雷欧左看右看:“呃,虽然但是,他们还要唱多久?你们光明神的赞歌也太长了吧,而且来来回回就那么几句....”
“快结束了。”安第斯打断他。
他抬眸,看向第二排倒数第三个,那里站着一个黑头发、天蓝色眼睛的女孩,表情比起其他唱诗班孩子来说显得有些冷淡。
那就是他们要找的目标。
赞歌接近尾声,台下的信众倒是没有任何一个离开。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同样的虔诚和喜悦,发自内心地赞颂光明,即使沉默,心底的声音也和唱诗班们重叠:
“.....直到终有一日,这里将光明普照。”
“再无黑暗,再无隐瞒,太阳永恒而公正——”
“曙光遍照,苦难皆消。”
.....一曲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