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上大家兴致都很高,除了弗兰克和迈克尔两个主力在反复确认减压方案外,其他所有人都在有一搭没一搭地讨论试验气体对后续潜水界的影响。
林潜兮竖起耳朵边听边记,他打算找机会在六轮海子下300米,如果这次的气体试验数据可靠的话,后续他的练习方向就要做一些调整了。
到了Pit,迈克尔和弗兰克换好装备,准备下水。
按计划,本次试验由迈克尔和弗兰克进行,他们会下潜到120米处,停留大概半小时后进行上浮。
试验用到的混合气体主要为氢-氦-氧和氖-氦-氧,期间静态减压点共两处,分别位于60米和25米,其他动态减压点共8处,将根据潜水电脑和超声监控做实时调整。
预计全程用时11小时40分钟,接应组将在20米至30米之间动态观察迈克尔和弗兰克的情况,确保实验进程。
实验开始。
迈克尔和弗兰克率先下水。
弗兰克的确是当今世上水平最好的那批洞潜员之一,他身材高挑修长,在水里的姿态十分稳定,好似一台性能超绝的潜水艇。
他负责开路,迈克尔紧跟着他,两人顺着引导绳按既定的速度和节奏下潜,没多久,就抵达了第一层混合区域。
这里视线模糊,处于水体的自然分界,阳光经过水体过滤后,可视范围就没那么好了。
弗兰克切换了光源。他们用的都是顶尖的装备,即便是在水下没有光线的位置都能带来清晰的视野,加上坎昆的水质实在太好了,他们整个下潜过程都十分的顺利。
抵达120米处时,他们看到了底部的硫化氢层,宛如奶盖一般的白色,再往下就是Pit的底部。
他们按计划停留了半个小时后,根据潜水电脑的指示开始上浮。
岸上的众人正在待机。
接应组按各自熟悉的潜伴两两分组,Octopus俱乐部的艾伦和弗朗西斯一组、布莱恩和肖恩一组,另外日韩潜水员各自一组,林潜兮和小开一组。
两个多小时后,第一组接应人员下水,他们在30米处停留,看到下方的减压帐篷亮起了光源,确认弗兰克和迈克尔已经抵达此处。
此处的减压时间预计约90分钟,两人分别进入不同的舱内呼吸实验气体,他们需要在这个位置补充一些能量,同时监测心脏超声,比较不同气体的减压参数,收集相应实验数据。
又两个小时后,第二组接应人员轮换下水。
弗兰克和迈克尔的减压情况比预计的更好,他们大约上升了六七米,进行动态减压。
迈克尔在此处选择切换了氢氧混合气体,这个气瓶涂装了醒目的标识,弗兰克知道那意味着这个气瓶中的氢气比例超过了4%。
人在水下,任何情况下都应该冷静,但当迈克尔切气瓶前向弗兰克比出OK手势时,弗兰克依然感觉到心率突然变快了。
他在紧张,极端环境下令他的思维有一瞬间的凝滞,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半晌后,他冲迈克尔回了一个OK。
从这个位置到25米处的减压帐篷需要极大的耐心,他们几乎每3米要做一次减压停留,整个耗时接近四个多小时。
当弗兰克和迈克尔上升到第二处减压帐篷时,林潜兮和小开作为最后一组接应人员与他们进行了汇合。
抵达这个位置就说明本次试验接近尾声,两名勇敢的潜水员完成了他们的冒险,他们需要在这个位置补充一些能量和电解质,呼吸纯氧,加快氮气的排出。
迈克尔精神状态极佳,弗兰克却有一些疲劳,他对本次试验高度警惕,神经一直处于紧绷的状态,这让他消耗比往常更多的体力和耐力,此时有一些脱力的症状。
幸好他是一名经验丰富的潜水员,知道在任何极端状况下都应当确保自己的安全,调整自己的呼吸。
最后二十五米,林潜兮和小开伴潜。
这个阶段距离水面不远,也是相对危险的阶段,弗兰克和迈克尔每上升五米,就要重新确认一下身体情况,他们按计划交替切换纯氧和空气气瓶。
临近水面,林潜兮负责开路破水,弗兰克和迈克尔在中间,小开殿后。
他们互相确认彼此的状态,留神队友的情况,相当顺利地冲着头顶那片天光游去。
这是与以往完全不同的潜水体验。
他们带着使命感和责任感,畅想了一种另类的气体配比方式,又带着极大的热情和勇气,参与了这次的项目。
在即将出水前,林潜兮突然想起了他曾经看过的一个科幻电影,在那个电影中,人类将地球上所有的基因保存在宇宙空间站中,称之为“火种计划”。
他意识到,如果作为一个潜水员需要用生命去留下什么东西的话,他希望是“火种”。
一代又一代的潜水人用生命趟出来的数据和经验,就是他们的“火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