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汉朝,疍民就已经出现,他们世代以捕鱼与客货运为业,以船为家。民国以前,他们属于不入籍的“贱民”,饱受陆上居民的歧视,还因世代居于船上,身材矮小、两脚弯曲,被蔑称为“曲蹄”。
离钱天他们居住的城市不算远也不太近的马蹄山,清朝时被天主教会购买来安葬来华的著名天主教传教士,后来不断扩大,成为了天主教传教士和信徒们的墓地。
晚清时期,许多的疍民改信了天主教,马蹄山也埋葬了许多改信天主教的疍民。山也得名为“曲蹄山”,后改名为马蹄山。
……
所以,我该联系方正队长么?
—
此时此刻,市局负责此次仿生人系列失踪案的办公室内,众人正看着早间新闻栏目,关于仿生人联系失踪事件的新闻。
“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案情。”女主持人的表情十分严肃。
“3月16日,也就是3天之前,本次事件的受害者杨先生,化姓,早前在工作地点发生晕眩,故他的室友兼同事送他回家休息,警方查了他们途径的道路监控,一路上都很正常。
据舍友回忆称,他帮助杨先生简单洗漱以后,看着杨先生躺上床铺,就回到公司继续上班了。
晚上下班后,同事们前来探望杨先生。在室友的带领下,众人来到还在卧床休息的杨先生房间,这时杨先生还好好地躺在他的床上,也与同事们进行了交流。
接着,同事们离开了房间,合租室友打算送他们到楼下。
这时,一位同事,突然想起还有句话没对杨先生说,就返回了房间,然而床上却空无一人,被褥散落在地上,杨先生像是突然间被人粗鲁地掳走。”
镜头切到了外景,是一间普普通通的卧房,中间一张床铺占据了房间的大半空间,散落满地的被褥枕头,可能因为碍事,已被重新捞到了床上。
床的左边是一排衣柜,右边摆着低矮的开放格,放着书,装饰品,还有一些杂物。
唯一特别点的是,开放格侧边与窗户之间的角落里架着放了乐谱的乐谱架,乐谱架前面的小圆椅上放着手风琴,椅边还倚靠了一个棕色硬质的手风琴包。
镜头又切回女主持人,他的表情依旧严肃无比,“同事们马上报了警,同时也在周边进行了自发的简单搜索,警方介入,成立专门的搜索小组,然而3天以来,依旧一无所获,杨先生像人间蒸发了一般。”
镜头又切到了外景,是搜寻的画面,然后又回到了主持人,“据悉,杨先生是一名仿生人,他所在的公司愿意出一笔赏金,奖励给提供有效线索的市民朋友。请记好警方搜索小组的热线电话XXX-XXX-XX。”
—
深沉的夜,离城市不远却漆黑的路,跟着导航独自开车到了马蹄山附近,如此深山辟野处竟有一个挺老旧的小区,十几栋不高的楼房围坐在山脚,看起来入住率不高的样子。
也不知道是设计错误,还是另有安排,一个烂尾的断头高架桥陪伴在旧小区的边上,高架桥周围被绿色的铁皮围了起来,铁皮外又围了一圈僵尸车。
马蹄山有准备开发的样子,自然踩踏出来的上山小道也被绿色的铁皮围着,上面贴着请勿入内的警告,还有工程告示,有名有姓的墓冢正在被迁移,留下无主的孤魂。
山的范围很广,把大量被绑架仿生人藏匿在一座亟待开发的连绵的山峦中不被发现,好像也不是那么的不可能。
—
提前下载了离线地图,拿好了小手电和登山杖,确认了一下手机还有信号,钱天摆弄了几下,就收起手机开始了登山。
小时候长在山里,又调皮捣蛋,背着大人溜上野山玩耍是家常便饭。经验也是记忆的一种,意识芯片推送出了小时候的记忆,手脚配合协调了几步,钱天就好像回到了小时候,踩着烂树叶和吸收了湿气的粘腻土壤,速度挺快地上了山。
山不高,但覆盖范围广,窗帘拉开,窗外随风摇曳的竹林,在哪呢?
—
山顶没多久就到了,灰色的砖墙把山顶圈了起来,看不见入口,也不见竹林。
钱天绕着砖墙转着,潮湿的树木的味道,被潮气诱发出的灰色砖块的味道,属于他记忆里的山的味道,属于小时候的味道。
春季的荒山野地依旧清冽,明月高挂山顶,夜鸟呴呴啼叫,好像还有小溪的潺潺流水声。
灰色的砖墙终于出现了尽头,入口处的木门已经烂在了一边,门框也像被浸泡了有腐蚀性的液体,下方的木条变得又烂又黑。
就是这儿了么?
钱天抬腿,跨过黑黑烂烂的门槛,进到了灰色砖墙之内。
—
钱天早就关了手电,没有树木的遮挡,月亮的光辉皎洁明亮。
砖墙之内的几栋建筑,风格十分的不统一。
一栋宛如简笔画圣诞树树尖般的两层高建筑,旁边的方形建筑看起来新一点,水泥浇筑的墙面只是轻微剥落,露出了里面的砖块,再旁边是低矮的平房,平房后面露出了互相纠结的茂密的竹林。
总觉得一切好不真实,自己为何在这里,在这里又该做什么,目的意识稀薄,像是看着电视里的画面一般不具真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