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愈看上去平静,内心却百转千回。
江愈发现李之涯的表情变得太快了,有些不对劲。这个人有点奇怪,没有看上去那么真诚。
江愈告诉自己:遇到事能派上用场,不只占你便宜,已经算得上好人。不要对好人苛刻。
但那根小刺作为一个细枝末节就卡在那里,勾的江愈好奇,是什么会让李之涯产生危机感,脸上顿时挂不住呢。
是加~加什么?
李之涯肯定是没听清,误认为成加什么了。总之肯定不是听得“加人”,这让江愈好奇。
这个问题在张清非横插一脚后轻松得到回答。
应该误以为加钱了。和钱有关。
可是若是我说加钱,不是很奇怪吗?
李之涯不笨,为什么不琢磨一下呢。
江愈嘴角抬起来,知道答案了!
他猜测,李之涯提出合作的时候就想中饱私囊。
先有想做坏事的想法,却没提出想法的动力,只想着偷偷摸摸做事。
这根本原因是由于李之涯曾经贪官的身份,偷摸惯了。
什么人会拥有一个镖局,拥有销赃的人脉?
这可以证明,李之涯贪官是板上钉钉,他绝对干过贪污洗钱的行当做事说话太顺手了。
江愈不认可机缘巧合,只相信早有准备。
在江愈看来,李之涯是有想做好官的打算的,不然怎么会夜里伴着公务睡在衙门。
只是李之涯一个厉害的大官从中央贬到地方,还是偏远地方,这中间的落差和教训怎么不让他想着收手,反而想把偷窃越做越大。
只能说明钱的数量巨大超过李之涯的阈值。
第一天来的时候,李之涯收到的只有王家的被偷名单,稍微一换算,还处在模棱两可的阶段,小偷小摸一点或者可以单纯做个好人,补偿一下江愈他们在监狱受的折磨,这都是选择。
而到了第二天,七家名单并列,这个钱就不是小打小闹了。
第一天李之涯抱着的就是小偷小摸的打算,所以第二天一看,小偷小摸就已经很庞大的数字了,甚至不用看占比都让人抖三抖,才会突发“恶疾”,疯狂变脸。
计划好的事,超出了自己的预期,折断了后退一步的可能。
李之涯的内心挣扎变化,种种想法分裂成两个阵容打太极,一个是单纯的好一个是纯粹熟悉的坏。
张清非的风一刮,给了李之涯做选择的风向标。
分析完毕。三成就是最好最后的结果了,结果是可控的。
李之涯这个变量也是。
江愈有些好奇,能让李之涯这个大人都情不自禁,偷得那些金银到底能换算多少钱。
不得为知。
就算时运不济被骗,也不在意了。
江愈和周山行敢赌,就做好了赌输的准备。
晚上,
杂石累累镶嵌的斜坡上。
这正是江愈他们的第一站,李府。
李家,曾经的名门望族。手指头露出一点都能让半个县吃饱。
“这院子怕是灰都攒了两层了吧,你确定有东西?”
“我怎么能不确定,我二表舅家以前的旧址,现在搬到南方去了。当年黄巢起义,浩浩荡荡,没到延州。我二表舅就得了信,带着一家老小离开了。我不信他一点东西都没留。”
“那你现在偷得是自己家啊!”张清非满脸无奈。
“那可不!别人家不确定。先拿自己家的练练手”,李之涯抱着小乞丐顺便逗逗他,“你说对不对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