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大单县那边时不时会有突厥人骚扰。”袁大兵这话刚出口,他媳妇就掐了他一把。
领头的差役闻言转身,却出人意料地笑了:“你们这些新来的,耳朵里还装着老黄历呢!”
他指着远处山脊上崭新的烽燧台,几个小黑点正在上面巡逻,“自打新刺史到任,三年没让突厥人跨过雷池一步!昨儿个还有商队从北边带回上好的皮子呢!”
队伍里的气氛顿时松快了些,有个扎蓝头巾的妇人正和周围家人比划着说等分了地要种些啥,一时队伍中闹哄哄的。
韩有福趁机凑到差役身边,不动声色地递上一串铜钱打听道:“军爷,大庄村那边,买卖方便不?”
差役掂了掂铜钱,压低声音:“村里有个杂货铺,就是……”他比了个二的手势,“比官价高两成。不过工钱日日现结,矿上管晌午饭,村长人倒是还不错,算是不错的去处。”
听了这话,韩有福点点头,心里有了些底,回到自家人身边一边啃饼一边思考着当前的局面。
第六日遇着暴雨,众人挤进山神庙避雨。韩夕蹲在檐下烤饼时,发现墙上告示写着“招矿工,每户分永业田十亩”,只是刺史官印旁边不知被哪个顽童画了只歪歪扭扭的小乌龟。
“画得倒喜庆。”袁小兵凑过来,顺手往火堆里添了根柴。火光映着他笑嘻嘻的脸:“我听说永业田虽然要自个儿开荒,但土里能刨出铜钱大的野山参呢!”
对面有个年轻媳妇正在奶孩子,闻言插话:“可不是!我表姐嫁在隔壁小单县那头,说县里豆腐西施做的卤水豆腐,拿野菜拌着能吃三大碗!”她怀里的娃娃突然咯咯笑起来,惹得众人都跟着乐。
韩夕望着火光,暗自担心自家那些麻布能否卖出,周围人看着连粗布都买不起。转念又想,到了矿上总有工钱,到时候麻布应该能买得起的吧,这可是生活必需品。
第十日晌午,大单县的土城墙终于映入眼帘,县城看上去不大,城墙也破破旧旧。众人心里忐忑地跟着走进城门,来到城中间的县衙处。
边走边打量两边地店铺,店铺不多且面积不大,但好像卖各种的都有,这才让大家松了一口气。
“新来的矿工到这边画卯!”一个穿着体面的书吏站在告示牌前招呼。
一行人赶紧走过去,按照吩咐画完卯才继续往北进,大庄村在县城往北十里的大山里。
又走了半柱香的时间,渐渐能看见零星的农田,进村的土路上掉满了黑黑的煤渣,不愧是个煤矿村。
再往里走绕过一个山坡,就看到几十间茅草屋出现在眼前,几个半大孩子正追着只花公鸡跑。见着新来的队伍,村口小河边洗衣的妇人们都抻长了脖子。
一个山羊胡的老人小跑着迎上来,腰间别着的烟袋锅子一颠一颠:“宅基地抓阄,十亩荒田都在西沟,土肥着呢!还三年免税,你们算是赶上好日子了!”
他抹了把汗补充道:“工钱日日申时在祠堂发!买东西都可以去村里的杂货铺,但轻易不要出村,吃喝拉撒就都在村里了。”
这人原来就是大庄村的村长,差役们纷纷和他打招呼。韩夕注意到老村长腰间的铁尺,那是差役的标配,想来他确实和差役们比较熟,看来这个村子管理还是比较严格的,心里松了一口气。
而听了他的话,人群嗡嗡地议论开来。
“这破草棚连炕都没有啊!”
“那我们这几日吃食怎么办?!”
有个黑脸汉子甚至大声问道:“不让出村,那矿上管不管娶媳妇啊?”惹得洗衣姑娘们红着脸啐他。
差役的鞭子在空中炸响,“别嚷嚷了,赶紧去归置吧,三日后来村口集合下矿!没有不让你们出村,到时候忙得你们是没时间出去!没吃的自己想办法,去山里找还是去村里杂货铺赊账,都自己想!”
人群这才逐渐安静了下来,所有人都散开赶紧往自家抽到的宅基地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