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夕小心翼翼地解开布包,将人参捧了出来。掌柜接过人参,仔细端详了一番,又用手指轻轻捏了捏参须,半晌才说道:“参的成色倒是不错,不过现在城里流民多,药材价格压得低,我只能出二十两银子。”
林夕心里一沉,她之前听韩柳氏说过,在长安至少可以卖二百两,没想到这个掌柜的开价竟如此低。她抿了抿嘴,语气坚定地说道:“掌柜的,二十两太低了。这参的年份和品相都摆在这儿,您再给个实在价,我们也不想再多跑几家了。”
掌柜的有些疑惑地又看了林夕一眼,心想为何是一个小女孩在发话,但见她神色沉稳,言辞干脆,便也没有多问。
他仔细打量着眼前三人,见他们衣着破旧,虽然小女孩表现不俗,但估计就是普通人家,不知从哪里得来的这株好人参。他沉吟片刻,说道:“那……二十五两,不能再多了。现在这行情,药材卖不上价,我也是看你们诚心卖,才给这个价。”
林夕想到之前在幽州城两次被药铺压价的经历,眉头微皱,瞬间摇头道,“太低了,我们去别家卖。”
说罢,她转身就走,毫不理会身后掌柜的挽留声。在她看来,这掌柜的显然是心太黑,已经没有讨价还价的必要。
走出药铺,黄小勇忍不住低声说道,“二十五两已经不少了啊!”他语气中带着惊讶和不解,毕竟他们家从未有过这么多钱,没想到林夕竟对这样的价格不满意。
林夕认真地解释道,“这株人参是我外公给的传家之宝,是要卖了给爹娘和哥哥们买除印药的,不能卖便宜了。”
黄小勇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显然他对人参的价值并不太了解,但看林夕如此坚持,便也不再多说什么。黄大勇则心中对韩家更加高看一眼,心想这家人果然不是什么普通人家。
三人继续在街面上寻找其他药铺。突然,林夕发现了一家更大的药铺,门面宽敞,招牌上写着“济世堂”三个大字,显得格外气派。
林夕心中一喜,立刻拉着黄大勇父子快步走了进去。只见店内陈设整洁,药香扑鼻,柜台后站着一位年长的掌柜,正低头翻看着账本。
这次又是黄大勇走上前,客气地说道,“掌柜的,我们来卖一棵祖传的人参,想请您看看能值多少银子。”
老掌柜抬起头,打量了他们一眼,点点头道,“得根据品色定价,你们拿出来看看吧。”
林夕再次小心翼翼地从怀里掏出布包里的人参,递了过去。掌柜接过来仔细端详了一番,眼中闪过一丝赞许,“这参不错,根须完整,年份也足。你们想卖多少?”
林夕抿了抿嘴,鼓起勇气开价道,“我们急用钱,一百两,少一分都不行。”
老掌柜摸了摸胡须,心中衡量了一下。这样好的老人参确实少见,若是碰到合适的买主,二百两都有可能卖出去。见小姑娘人虽小,但目光坚定,便没有再压价,点头答应了。
他小心地将人参拿到柜台后面,又掏了十个十两的银锭子出来,装在一个小盒子里,递给了林夕。银光闪闪的锭子让黄大勇父子俩看得目瞪口呆。
林夕倒是显得镇定自若,毕竟她在现代时逛过金店,金子都看得多了,不至于被这点银子惊到。
她接过盒子,迅速将银锭子收好,随后又对老掌柜说道,“掌柜爷爷,我们还要买一些止痛消炎的药,请问您这儿有吗?”
她想到那个卖除刺青药的人提到会很痛,估计药物会有腐蚀性,肯定会有发炎,便想着买点止痛消炎的药备用着。
老掌柜见她口齿伶俐,耐心答道,“有外敷的,也有内服的,你要哪一种?”
“都什么价格啊?”林夕追问道。
“外敷的100文一副,内服的200文一副,都是我们店最好的配方制作的,药效很好,配合使用更佳。”老掌柜答道,“如果你们要便宜的也有十几文的那种,不过药效没那么好。”
林夕倒是被药的价格吓一跳,没想到这么贵,看来她之前卖赤灵芝和陈皮可真的是被坑惨了。
想了想,她到底是从盒子里拿出一个银锭子,说道,“我们要四十副外敷的,还要三十副内服的,刚好十两。”
掌柜的一惊,没想到她算得这么快。他连忙打了算盘,才确认确实是这个数,不由得由衷地夸赞道,“小姑娘算数可真厉害啊!”
林夕微微一笑,并不骄傲,毕竟属实是很简单的算法了。她点点头,“那我们半个时辰后来取,这个钱先给您。”
说完,她又要了个包袱,将剩余的银锭子扣在盒子里仔细关好,然后用布包裹起来,计划等背着人的时候就悄悄藏进空间。
“我们先出去有点事,待会儿来取药。”她交代道。老掌柜点点头,转头召唤药童开始抓药配药,忙活去了。
走出店门,黄大勇父子俩还有些不敢置信,不敢相信一根人参竟然可以卖一百两,更不敢相信林夕一个七岁女孩竟然一眨眼就又花了十两银子出去。
而林夕接下来还要继续去花钱,黄家父子下午就要离开,她必须抓紧上午的时间把计划买的东西都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