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9年六月初,天晴。
最近的睡眠质量提高不少,沈梨难得第一次睡了个好觉,一觉起来已经是中午了。
她简单收拾了一下,准备去外面吃个饭。
理海市的气温这几天极速升高,六月间也已经是烈日炎炎。
餐馆里有空调,一开始倒没觉得天气有多恶。直到走出来,刺眼的阳光才让她退避三舍。
走两步到公交站,低头摆弄着手机,她一时间没有注意到身后靠近的人。
“沈梨。”熟悉的声音在身后响起。
沈梨恍惚了一下,缓缓转头。
“小孟哥?”
和她记忆中的人差了很多。沈梨还记得那时孟卓华刚出来工作不久,一头乌黑的短发,戴着半框眼镜,笑起来很温柔,做事却带点老派。
玻璃保温杯里总泡着枸杞,一年四季从不缺席。
时间真的是把岁月刀,那个年轻的班主任也被磨蚀。
他头发白了大半,眼神中是藏不住的疲惫。气质如初,只是多了点孤独的味道。
沈梨考去外省的大学后很少再回来,班里的同学偶尔会一起去看望高中老师,她很久不看群消息了,这些活动也从来没参加过。
“回来了?”孟卓华笑着,习惯性地摸了摸无名指上的戒指。
当时高考填报志愿时孟卓华建议她再冲一冲,于是沈梨的第一志愿是本地的一所一本大学。虽然最后差一点没能录取上,但也考去了另外一所不错的学校。
沈梨礼貌点了点头,回道:“嗯,工作调动,回来了。”
孟卓华又问:“吃过饭了吗?”
沈梨“嗯”声。
孟卓华没再说话。
他今年也不过三十八的年纪,正值壮年,按道理来说不应该苍老地这么快。
沈梨想起高二那年,孟卓华因事请假了一个星期,由别的班的数学老师来代的课。具体是什么事也没人知道,一点风声都没漏出。回来后他还是该怎么上课就怎么上课,但那段时间所有人都能感觉到他的不对劲,却又说不上来。
她想自己是不是该抽个时间回母校看看,看看那些曾经教过她的老师们,看看那个她曾经骂过也爱过的普通高中。
“老师,你现在还在七中带班吧?”沈梨问。
“还在教书,但没带班了。”孟卓华笑了笑,“这么一看,你们居然是我带过的最后一届。”
当班主任确实事情繁多,要是她去当的话,也保不准一天被学生气得半死。
公交车缓缓驶来,沈梨道别,准备上车。
孟卓华冲她挥挥手,说:“有空回多学校看看。”
沈梨应下。
汽车发动,身后的人影被拉远变小,直至再也看不见。
……
2017年11月,周三。
上午最后一节课是班团课,班主任们从上节课就开始开会,这会儿还没散场,上课铃已经打过了五分钟,讲台上还空空如也。
沈梨趴在桌子上,吐槽:“班主任怎么天天开会啊,我以后一定不当老师,看着就累。”
大概是入冬了的原因,最近安全教育频繁。什么出行安全,用电安全,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可也总有脑子有坑的人听不进去,一有人犯错,安全教育又被拎出来讲一遍。如此反复,长记性的还是少数。
“最近晚上回家你也注意点,别没看清路摔着自己。”姜淮月说着,看了眼外面的天,阴云密布。
理海市冬天雨水也多,她出门前特意看了眼天气预报,说是阴天。但多准备一手是好的,于是书包里多塞了把雨伞。
上次那把被大风吹散架了,用了四五年也算是光荣下岗。姜淮月又斥巨资去超市买了把六十八的双用伞,既能遮雨又能防晒。
这节课快过半的时候孟卓华终于悠悠地背着手来了。
他先是在后门驻足观望了一会儿,悄无声息的。班上的人没有第一时间注意到他,该吵吵该闹闹,各玩各的。
直到后排靠门的同学战略性咳嗽了好几声,教室才慢慢安静下来。
孟卓华眯着眼笑吟吟地,不知道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来,同学们。”他伸出一只手,做了个“来”的手势,“都站起来。”
这一出搞得人心惶惶。
孟卓华是几个任课老师里公认的好脾气,他从来没在班上发过火。哪怕他们班卫生垫底,班级平均分垫底,孟卓华也是笑笑,依旧鼓励他们。
突如其来的指令让大家都提着一颗心,生怕他下一秒发飙。
但孟卓华的目的不是骂他们。
只见他换了只手,从背后拿出一个黑色的东西——
手持金属探测器。
学生可太熟悉这玩意儿了。
探测器,大家心里也有了个七七八八,知道他要干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