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莞看着紧闭的门,嘴角泛起一抹温柔的笑意,转身继续清理客厅。
待客厅也拾掇完毕,聂莞轻手轻脚地推开卧室门,想看看陈景淮睡了没。只见他侧身躺在床上,眼睛闭着,呼吸均匀,显然是累极了。
聂莞蹑足走近,轻轻拉过被子,给他盖好,又忍不住坐在床边,静静地凝视着他的睡颜。陈景淮的睫毛在脸颊上投下淡淡的阴影,眉头微微舒展,像是在睡梦中也感受到了安心。
聂莞伸出手,想要抚平他眉间那浅浅的褶皱,手指刚一触碰到他的额头,陈景淮却忽然睁开了眼睛,目光还有些迷糊:“莞莞,你收拾完啦?”
聂莞轻声笑道:“嗯,你再睡会儿吧,我就是来看看你。”
陈景淮却一把拉住她的手,不肯松开:“我不睡了,陪你说说话。”
聂莞拗不过他,便挨着他坐下,两人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起来。
待到时间差不多时,聂莞才突然想起陈景淮晚上还要出车,连忙起身:“陈哥,你快起来吃点东西吧,一会儿该出车了。”陈景淮坐起身,伸了个懒腰,跟着聂莞来到厨房。聂莞简单热了些饭菜,两人相对而坐,温馨地吃着晚餐。
饭后,陈景淮换鞋准备出门,聂莞送他到门口,帮他整理了一下衣领,叮嘱道:“陈哥,路上注意安全,开车别太累了。”
陈景淮紧紧抱住她,低头吻了吻她的唇瓣:“放心吧,你在家好好休息,等你休息了我在过来找你。”聂莞乖巧地点头,看着陈景淮的身影消失在楼道里,才轻轻关上门。
第二天清晨,聂莞早早起床,精心打扮一番后前往医院。她先去人事科,把结业证明递给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微笑着接过:“聂莞啊,听说你们在海市学得很不错,以后可得多教教咱们科室的同事。”
聂莞谦虚地笑了笑:“我就是多学了点东西,大家互相学习。”办理完登记,她又来到科室,同事们看到她纷纷围上来,热情地打招呼。
小静从隔壁楼的肿瘤病房气喘吁吁地跑过来,额前的碎发被汗水浸湿,眼睛亮晶晶地盯着聂莞她们,抢先开口道:“莞莞姐、美琳、小蕊姐,你们可算回来了!在海市待了这么久,肯定见识了超多厉害的事儿吧,快跟我们讲讲。”
分诊台的晓艳立马凑了过来,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拉着聂莞的手轻轻晃了晃,说道:“莞莞姐,这几个月没你在分诊台帮忙,还真有点不适应呢。每次碰到那些着急忙慌的患者,就想着你要是在就好了,肯定能三言两语就安抚好他们。”
小吴在一旁附和着点头,眼睛笑成了弯弯的月牙:“就是就是,莞莞姐,你走之后,咱们科室感觉都少了主心骨。不过看你现在容光焕发的,肯定在海市收获满满,快给我们透透风,学了啥绝招回来。”
这时,吴峰大步流星地走过来,爽朗的笑声先传了过来:“哟,咱们的精英小分队凯旋啦!”他一把拍了拍聂莞和美琳的肩膀,力度有点大,带着他一贯的热情劲儿,“小莞,美琳,听说海市大医院的急诊那叫一个忙,你没被累趴下吧?我可太好奇了,快跟咱分享分享,有没有遇到那种特别棘手,让你印象深刻的病例?”
周鑫跟在吴峰身后,脚步不紧不慢,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微微点头向大家示意后,轻声说道:“小莞,美琳,小蕊,欢迎回来。这一趟进修不容易,想必你们都成长了许多,要是之后有时间,咱们可以一起探讨探讨那边先进的治疗思路,说不定能给咱们科室带来不少新灵感。”
美琳被大家的热情包围,兴奋得脸颊泛红,她笑嘻嘻地回应:“哎呀,这几个月可真是过得惊心动魄,我跟你们说,有一回我们碰到个大面积烧伤的患者,送来的时候那状况,可吓人了……”美琳手舞足蹈地讲起了事例,大家听得聚精会神,时不时发出惊叹声。
聂莞看着围在身边的同事们,心里被感动占满,她笑着接过话茬:“是啊,我们在海市确实见识了很多,也学了不少新技术,等有空了一定好好跟大家交流。而且咱们科室本来就很优秀,要是再融合一些新方法,以后肯定能救治更多患者。”
小蕊也在一旁点头如捣蒜,补充道:“对对,还有啊,那边的医护团队协作特别紧密,咱们以后也可以多搞些模拟演练啥的,增强默契度。”
这时,严主任也走了过来,脸上难得的挂了些许笑意:“小聂,回来了啊,你和美琳还有小蕊准备一下,下午咱们开个小会,你给大家讲讲进修的收获。”
聂莞自信满满地应道:“好的,主任,我一定好好准备。”
一上午的时间在忙碌的准备中匆匆过去,下午很快来临。科室会议室里坐满了同事,大家都满怀期待地看着聂莞三人。聂莞深吸一口气,稳步走上讲台,投影仪上展示出她精心制作的 PPT,首页上写着“海市进修成果汇报”几个大字。
她清了清嗓子,开始说道:“各位同事,大家好。在海市的这几个月,我真的收获颇丰,今天就迫不及待地想把我学到的新知识、新技术分享给大家。”说着,她切换到下一页,展示出一张复杂伤口缝合的对比图,“大家看,这是传统缝合方法和我在海市学到的新型缝合技术的效果对比,新型技术不仅能让伤口愈合更快,留下的疤痕也更小。操作上,关键在于进针的角度和力度把控……”聂莞详细地讲解着,声音清脆悦耳,会议室里安静极了,同事们都听得聚精会神,不时有人微微点头,或是在本子上记录着重点。
美琳接着上台,分享她的烧伤患者护理经验,她绘声绘色地描述着:“那个患者烧伤面积很大,起初情绪非常低落,拒绝配合治疗。我们就从心理疏导入手,每天陪他聊天,给他讲康复案例,慢慢地,他打开了心扉,主动配合护理……”
小蕊也不甘示弱,将儿童急诊处理流程清晰地阐述出来:“儿童急诊常常事发突然,我们必须快速判断病情。我学到的这套流程,首先是快速观察患儿的面色、呼吸,再结合简单询问家长,就能在短时间内初步判断病症方向,节省宝贵的救治时间……”
汇报会结束后,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严主任和刘护士长站起身来,刘护士长满意地说道:“小聂、美琳、小蕊,你们这次的汇报非常精彩,给咱们科室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大家以后要多多交流学习。”
严主任也微微点头,目光中尽是赞许:“确实不错,看得出你们在海市下了苦功夫。这些新知识、新技术,咱们科室要尽快消化吸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接下来,我想成立几个专项学习小组,就以你们三位为核心,学习各种突发事件的处理方法。”
“没问题,主任!”聂莞三人齐声应道,眼神中透着跃跃欲试的光芒。
同事们也纷纷响应,现场气氛热烈非凡。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科室里掀起了一股学习热潮。
接下来的一周,专项学习小组紧锣密鼓地筹备起来。聂莞负责的复杂伤口处理小组,吸引了科室里好几位对缝合技术感兴趣的同事。第一次小组学习时,聂莞站在模拟人体模型前,手中握着缝合器械,眼神专注而自信。
“大家看,这就是我在海市学到的进针角度,稍微倾斜一点,大约 30 度左右,能最大程度减少对组织的损伤,同时让线的拉力分布更均匀。来,小吴,你先试试。”
小吴略显紧张地接过器械,手微微颤抖,第一针下去,角度明显偏差。他有些懊恼地挠挠头:“莞莞姐,这看着容易,做起来咋这么难呢。”
聂莞笑着鼓励:“别着急,刚开始都这样。你感受下手腕的发力,我给你示范一遍慢动作。”说着,她又放慢速度演示了一遍,边做边讲解肌肉的控制要点。
几遍下来,小吴终于找到了感觉,成功缝出了几针标准的创口,脸上满是成就感:“莞莞姐,这下我好像摸到窍门了!”
其他同事也纷纷围上来,七嘴八舌地讨论着细节,互相交流心得,学习氛围愈发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