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天,万国使团阵列神都苑,无数奇珍异兽,无数宝匣箱囊沉入长队,几百几千仆从婢女静默以待,推着,拥着,人群向前耸立着。
均正眼望向前方。
一道道红裳棕马高立殿前,沉稳,宣扬,为前那方,正是十八骁卫,一声令下,整个队伍向前缓吞。
李佑郎不在此列,他为演习武事仍在武场厮杀,但有无数男儿郎代他上列。
果然,不论如何变了调,历史总能纠正回来。
人群仍是如记忆般,穿了大红走兽蟒纹缎贴里,骁卫服大红纹,其余兵役服白金纹,参杂间,气势阵列,大国之象展露无疑。
城门大开,迎使团入国,两边立马红服开道,百姓夹相其间。
不仅是百姓吏役,连官宦世家,王孙贵族也震惊了。
如此服裳,如此气象!
那高高迎旗的少年郎似知会如此,带着沉入服裳的气韵骑马慢行,左侧乃左吾卫,均是女将,右侧乃右吾卫,均是男将。
两道开旗,头上似幞头的官帽不向下摆着,而是去了多余的冗饰,只留简练硬挺黑纱帽,带着武士的干练,飒爽!
两道之后,先入乃大唐部团,皇太女携礼部侍郎迎于开首,身后乃男女文官乘于马上,皆服圆领袍,衣袂肃肃。
人群欢呼起来,为这万朝的盛象,为这开国的气派!
巧文与薛枝也如许多人般挤在里面,看这盛景,其中两人差点分散,巧文拽到薛枝肩上包裹才立稳,从此便没松手,牢牢拽着,如一抹飘叶在水中摇曳。
心情也如那叶子飘啊飘,轻松自在,只差踮脚走着荡着。
两人跟着那湍急水流流入洛水,又上了天津桥,自此目送那一列列使团进宫而去。
人群散去,各回各坊,那热烈的气息也沾染了一份传播开去。
“我给你说,真是中,那队伍有这么长!”
“均是外面进来的!”
“我看到了!那大食国人,一眼就瞅见他那帽子了,嘿!真和我这顶一样!”
“老李,你还真会凑乐子!”
“不止!我还见个比我更信的!”
“身上穿回鹘的袍子,头上也带这帽子,真是四不像!”
“呦呦!别说,这位老翁,你有没见骁卫身上的衣裳?!”
“怎能忘掉!从不曾见过!”
“咱们骁卫何时换了官服,竟从是不知!”
“我有个叔在府卫里面做饭哩,今日一同去他也是第一次见!”
“哎呦呦,这次阵势大,万国来朝,我也是第一次见,看这样子竟是换了官服,不错!这也真不错!”
“弄得俺半百之人也想从了兵役,弄件穿穿!”
“怕是轮不到了,今日一出,怕是各家年轻郎争着吵着要入了行当呢!”
一国之裳,正是如此。
虽说一个国家从不需靠这些显现实力,可衣冠华夏,礼乐之国。
这服裳可是在周礼里相当重要一环。
有些时候,排场也是能振奋人心的东西。
谁不会因美动了心?人之本能。
巧文却没再备这飞鱼服,这服饰太隆重,注定不是寻常百姓能穿之物。
此番,仍只要名。
使团入殿,这次彻底扬了齐胸裙之名。
当日,已有许多世家女郎兴奋穿了出来,京城为之一震。
等这波风潮没彻底延播到京城每个角落,那吐蕃之使已请奏寻这齐胸裙出处,用意其裙甚美,想要见一见,连带各国也想一窥,这些使者早已在入都当日见到京洛百姓身穿其族服饰,心也为之一奋,这长途跋涉之辛,此刻似乎得到弥解。
这些国家本就与大唐交好,此刻又得见此衫裙,巴不得顺手带上。
圣上点点头,笑笑。
“卿便随郎中去寻罢,这衫裙在宫中也是初见。”
“连朕也不知。”
“左右你们携了赏礼也带朕送去罢。”
众臣笑笑,这圣上久忙军事,其实这衫裙出现了何止一日,当初还是圣上亲自批的折呢,可转头就忘了。
皇帝心胸包容,不会计较一衣一裳,可注定也不会太过关注。
正时郎中禀告圣上,言及飞鱼服也乃此衣肆所制,特为此番朝礼庆贺,那飞鱼服行动便捷,骑马水泳,舞剑弄刀,衣物均不沾身,上身又紧窄利落,特别是衣领高竖,可防风防寒,为骁卫所喜。
圣上这才一喜,问了此衣肆之名。
“是那扬州籍巧娘子巧文所作。”
第一次,巧文的名字闻于这座最高庙堂。
“甚好,此女于大唐有功,于此番朝贺更是出力不少。”
圣上一句定调。
“来人,赐牌匾。”
于是,满城京洛,均看着使团迎着高高牌匾立于京城那巧娘子之门槛上。
巧文与薛枝迎着各国使团,在女官示意下,取出库存上品衫裙,赠与各国,一番攀谈,这些人又携了不少衣式纹样而去。
至此,巧娘子衣肆京城再无人不知——
“你知那巧娘子衣肆吗?”
“哎呀,这衣肆可立了大功的了,谁不知?”
“那牌匾——”
“还没见呢!”
“走走走,我携你去了,顺便再看看有啥咱能穿的!”
到了衣肆,这几人根本挤不进去。
里面门槛都要被踏扁了,齐胸裙再卖也卖不玩,谁陪这两个人玩闲客的游戏。
这圣上赐匾人们接喜气也接不够,均是有了什么便买什么。
二楼再也不是两人读书看街去处,堆满了衣裳还要余出来。
其他与宫里绣娘有些交情的衣肆,也早了半月知这齐胸裙,他们没那顾虑,作为土生土长本地人,他们知孰好孰坏,早早备货,欲要抢一杯羹,可有了牌匾在前,哪能争得过!
况谁不知那飞鱼服也乃巧文所作!
这波人们正是去正牌衣肆要沾了光,衣裳他们有,可这价值谁能比之?
庆幸他们虽不如巧文,好歹跟着吃了一杯羹,聊胜于无,且这生意是凭白所赚,没了巧文,这人们俱有寻常衣裳穿,谁还会添了钱再买一件!
除了几家地位收到威胁的大衣肆,没人会跟钱过不去。
更别说那骁卫,一跃成为京城男女老少梦中之人!
左右吾卫四色官皆笑得合不拢嘴,府里大多官家子弟,可也有不少武技高强的平民,如今正是少年打酒被人看,走到哪,一片瞩目。
这些人可没少造访衣肆,常常穿了飞鱼服来,温声叫出巧文,一群人看看,就是这般娘子为他们披上了如此服裳,走时,男郎不买些衫裙也要带些小服饰例如那大食国帽子回去。
走时还认真对巧文道。
“何时也做些男郎穿的衣裳,好叫我买了去。”
“是啊是啊,我们知女郎不论做什么定是好看得很!”
“何苦左吾卫脱了兵服还有如此靓丽之裳穿,我们却无!”
一旁女郎哄笑。
“莫不是你相中哪家世家女郎,要巴巴打扮一番入了赘去!”
“只是不愿被你们左吾卫比下而已!”
当初人们惊讶这巧娘子衣肆开店如此之快,不满一月便各市闻名,如今却嫌这速度还是慢了些,怎么这南市就一家,买东西甚是不便!
薛枝如他们所愿。
又是短短一月,南市又存三家店面。
不同的是,这三家连在一起,是几家分店中规模最大的一处!
那晚,巧文薛枝,李佑郎三人抓阄,是搬不搬——
搬。
那么,三人该设个总事了,协助总领。
再抓阄——
考虑到之前矛盾,巧文看向薛枝。
薛枝拿了一阄,淡淡说。
“分店时便有四郎的。当初咱们抓药钱有很多是四郎借以武行支给我们的。”
“我去杭州各地清算资产也俱是四郎一同。”
巧文这才明白,当初薛枝并不是无人照顾,他还有如此朋友。
她看向李佑郎,对方笑笑。
“当时回来时被老先生叫去幽州送一封信,这才没赶上你们大婚。”
“当初三郎病重有你照顾,要不,回来时却不知又将如何。”
薛枝继续道,倏尔,一笑。
“买下各市几件铺子时,我还想着,或许日后便由我去诸州采买布缎了。”
“你?那谁负责总账一应经营?”
巧文问,一顿,随着薛枝看不出深意的笑,看向另一人。
结果出来了,薛枝守总店,对外应酬,李佑郎负责各店具体事宜。
巧文仍是最大东家。
毕竟这衣肆都以她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