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离开包厢前,顾修停下脚步,侧头看向她,留下一句意味深长的话——
“《暗潮》很有潜力。只是……有些传言,实在有些惊人。希望你能尽快澄清。”
程今的心脏猛地一紧,手指无意识地攥紧了笔记本。
她极少有这种预感,可这一刻,她清楚地感觉到——
在她尚未查明的某处,一场更深的风暴,已经开始酝酿。
5
送走瀚海传媒的人后,程今立刻回到办公室,神色冷峻,脚步疾快。
她一进门,便直接对小孙下令:“查一下某些传言到底指什么。”
小孙迅速在网上检索,没过几分钟,便找到了一条黑料帖子。
《匿名爆料:程今操纵制片资源,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她皱眉点开,帖子内容充斥着含沙射影的指控,甚至列出了所谓“内幕证据”——
“她通过私人关系抢夺项目资源。”
“为了融资,不惜做出某些交易。”
“项目频频出现资金问题,程今的能力或许被高估。”
全篇内容没有一条实锤,却利用影射、暗示、匿名“知情人”爆料的方式,精准挑动着行业内的敏感神经。
“这是谁在抹黑?”
程今看着那些恶意编织的谎言,怒火几乎冲上头顶。
她眯起眼,回想起顾修和李曼临走前的神色变化,心里瞬间有了答案——瀚海传媒很可能已经看到了这篇帖子。
尽管帖子没有实际证据,但在资本眼中,这种“舆论风险”才是最致命的。
如果处理不当,再多的营销和数据,都无法挽回投资方的信心。
她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思绪保持冷静,随即果断下令——
“加快动作。找到帖子来源,联系公关删帖,我要对方的IP和后台信息。”
小孙立刻点头,迅速操作。
程今眼神锐利,语气不容置疑:“还有,私下去问问,看看有没有竞争对手,或者过去的熟人在搞鬼。”
她知道,这种级别的抹黑,不可能凭空出现。
自从她决定主导《暗潮》,就势必触动了一些人的利益,眼下的风波,很可能是人为操控的精准打击。
而她,必须找出幕后推手,在资本真正动摇之前,彻底反击。
6
下午,程今赶赴片场,主持内部协调会议。
尽管资金问题尚未解决,但她不能让任何一个部门停工。一旦暂停,就意味着“项目不行了”这个印象会迅速坐实,而这,才是真正的致命一击。
她在片场与导演、美术总监、动作指导一一对接,快速敲定景道设计方案,确保拍摄进度不受影响。
公司与片场之间,她几乎是马不停蹄地来回奔波。
手机响个不停——
有投资人试探性地探口风;
有新闻媒体想要独家采访;
也有朋友或同行发来关切的消息。
程今全程保持镇定,高效地处理着每一通电话,每一条信息,直到下午六点多,终于匆匆收工。
没想到,刚要离开时,她在片场门口又撞见了沈宴。
他刚结束与动作指导的讨论,准备离开片场。
两人本来只是淡淡点头示意,准备就此作别。
谁料,导演恰好路过,看见他们,随口提议:“一起吃个简餐吧,正好讨论一下角色和拍摄思路。”
程今略微一顿,看了看导演,又看了看沈宴。
她本不抗拒与主演沟通,但她一向避免在公众场合同进同出,免得引起不必要的猜测。
然而,导演都已经提出,若她拒绝,反倒显得见外。
她沉吟片刻,最终点头:“好。”
沈宴侧头看了她一眼,似乎并不意外她的决定,只是轻轻笑了一下,语气平淡:“那就走吧。”
7
三人来到片场附近的一家偏僻小餐馆,地方不算高级,但胜在安静,不招摇。
杨学宁随意翻着菜单,一边兴致勃勃地讲述下一场枪战戏的构思。
“我想试着在狭窄巷道里做一场高压对峙,借助灯光和烟雾营造紧迫感……”
沈宴听得专注,偶尔点头发表几句对角色的见解,他的思路缜密,明显对剧本做了充分研究。
程今则从制片角度评估预算、时间成本与可操作性,提供更现实的执行方案,尽量在保证戏剧效果的同时,不让开支超标。
三个人的讨论,有创意、有可行性评估,也有现实考量,算得上是一次难得高效的碰头会。
用餐间,杨学宁注意到程今神色间带着几分疲惫,终于还是忍不住关切地问:“你还好吧?我听说投资的事儿闹得挺凶……”
程今放下筷子,语气平淡:“没什么大问题,谣言而已。项目还在正常推进。”
杨学宁点点头,没再追问,只叹了口气:“好,希望一切顺利。”
作为导演,他不会深度介入资本层面的事,但他很清楚,这场风波绝不会轻易平息。
一直安静听着的沈宴,这时才缓缓开口,声音低而稳:“若有什么需要我配合宣传的地方,或者需要更多对外展示项目亮点,尽管告诉我。”
他抬眸,语气淡然,却透着一丝认真:“资本的事我插不上手,但如果需要宣传方面的配合,我随时可以帮忙。”
程今心里微微一动。
沈宴没有自作主张地插手她与投资人的谈判,也没有摆出一副“我来替你解决”的姿态,而是就他分内的部分提出可以协助。
这种态度,让她觉得舒适,也体现了某种尊重。
她轻轻应了一声:“好。”
对方也没再追问,点到即止。
他们都清楚,这是第一次合作,彼此还不算熟,理应保持界限。
娱乐圈是个极容易被捕风捉影的地方,任何越界的举动,都会引来不必要的揣测。
饭后,杨学宁先行离开,赶去现场确认搭景。
沈宴的司机已经在外等候,他告别得体而简短,没做额外停留,像是清楚程今的时间同样宝贵,不必再寒暄。
程今看着他走向车门,随即收回目光,重新投入手机里的未读信息。
风暴未平,战局仍在继续。
她也该回公司了。
8
夜幕低垂,程今独自坐在办公室,灯光映在她冷静却疲惫的侧脸上。
她闭上眼,回想这几天的风波:
—— 先是投资方撤资的消息被爆出。
—— 接着,网上开始大规模质疑她的能力。
—— 现在,连潜在投资方也开始摇摆不定。
—— 更有匿名帖子散播谣言,试图抹黑她的职业操守。
她指尖轻轻敲着桌面,脑海里迅速拼接线索
“一环扣一环,这绝不是巧合。”
背后或许是有人在故意做局。
她脑海中闪过几个名字——
之前和她有过冲突的某位制片人?某家竞争对手公司?亦或是大投资人内部的派系斗争?
答案仍未浮出水面,但直觉告诉她,这不是单纯的网络舆论发酵,而是精准狙击。
这时,助理小孙推门而入,神情凝重。
“程姐,我按照你的指示查到了一些线索。”
她一边翻开文件,一边低声道:“之前在微博上带节奏、散播谣言的账号,IP定位到了一家公关公司。这家公司曾多次受雇于某些影视公司,专门做黑公关。”
程今眸色一沉,语气微冷:“能确认是哪家公司吗?”
小孙犹豫了一下,随即轻咳一声:“暂时没有直接证据,但这间公关公司最常合作的,是……”
她顿了顿,缓缓道:“永荣影业。”
永荣影业。
程今默默在心中重复这个名字,同时迅速翻找记忆。
永荣影业,国内一线影视巨头之一,
他们曾在□□题材上打造过成功作品,
如果《暗潮》顺利上映,势必会对他们下半年的项目构成直接威胁。
更重要的是——她当初挖走过的一位编剧,正是从永荣影业离开的。
这家公司,一直对她不太友好。
程今眼神彻底冷了下来,她几乎可以肯定——
永荣影业的某些高层,正在利用黑公关操纵舆论,试图让资本认为《暗潮》是个高风险项目,把她彻底打成“市场毒药”,借此扫清竞争障碍。
她没有任何犹豫,立刻打开电脑,手指飞速敲击键盘:
第一步,指示公关部搜集更多证据,准备法律应对。
她要查清楚,这些抹黑内容究竟是外包行为,还是有更直接的资金流向。
第二步,加快跟潜在投资方的沟通,调整对赌条款,让条件更具吸引力。
在永荣影业进一步加码黑公关之前,她必须先锁定主要资金,抢占主动权。
第三步,联系行业里的几位重量级导演和监制,把《暗潮》的真实进度通过“圈内信源”放出去,让专业人士对抗水军舆论。
资本可以被影响,但他们不会永远只听谣言。
如果行业内部有人为她发声,舆论就不会被轻易带偏。
她在心中冷冷地对自己说,“所谓女性制片人不行的帽子,她绝不会让任何人轻易扣在自己头上。”
9
深夜,办公室里只剩程今一人。
她倚在椅背上,伸手揉了揉疲惫的肩颈,试图舒缓这几天积累的压力。
门外的走廊漆黑一片,空调系统的低沉轰鸣声在寂静里格外明显。
她闭了闭眼,心里清楚,自己这几天几乎没有真正休息过。
“叮——”
手机震动,屏幕上弹出一条陌生号码的短信。
她皱眉,解锁查看。
“想知道是谁在背后操作?不如看看明天的头条。
到时候,你就会发现,自己最信任的人,究竟站在哪边。”
程今眉尖一跳,倦意瞬间消散。
最信任的人?
对方明天要放出什么爆料?
她指尖微微收紧,心头升起一丝冷意。
难道内部有人在出卖她?
她下意识地翻开通讯录,脑海中闪过监制、导演、编剧团队,甚至沈宴的名字——
但她很快摇头。
她和沈宴的合作才刚刚开始,不算最信任的人。
可其他核心成员呢?
是谁?永荣影业?某位熟人?还是……自己根本没察觉的暗手?
她的思绪越来越紧绷,直觉告诉她——明天必然会有更大的爆料,而这条短信,绝不仅仅是虚张声势。
身处漆黑写字楼,她忽然感到一股凉意,从脊背悄然爬起。
—— 他们到底还藏着什么?
程今握紧手机,强迫自己冷静。
她迅速敲开笔记本,打开公司内部的安全监测系统,开始筛查可能的内部信息泄露点。
她已经见识过资本操控下的肮脏手段,但这次的短信,更像是一场精准狙杀前的最后警告。
窗外夜色深沉,城市依旧不眠。
她转回电脑屏幕,继续埋头敲击键盘,在有限的时间里布下更周密的防线。
但心底的那股不安,却如针芒般刺痛着她的神经。
她必须在天亮前,做好准备。
因为一场更大的风暴,或许就在明天醒来时,扑面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