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说如今扶苏不过是个四岁小儿,就算他长到被父亲允许参政的年纪,也没有儿子管老子床上事的道理。
“况且,上一世到那个情形,原因有很多,不单是除掉一个胡亥就能解决的。”扶苏又道。
但是,胡亥是一定得除掉的!这句话,扶苏没有说出口。
祸害了父亲的大秦,仅这一点,就够让胡亥死一百次了,还有大秦历代先王的心血、历代秦人的鲜血,胡亥的罪行罄竹难书!
李映挠挠头,道:“这也是,那还有赵……”
扶苏知道他要说赵高和李斯,但这两个人并不是当务之急,他断然道:“距离胡亥出生还有几年,这事等以后再说。你的第二件事是什么?”
李映只得略过去,他滑了滑手机,道:“韩非今年会死,大公子,你要救下韩非吗?作为你改变过去的第一步。”
韩非的法家思想对于大秦来说无疑是重要的,但韩非这个人是否活着相比之下却显得没那么重要了。
但是,改变过去这四个字打动了扶苏,如果一切按部就班,历史再一次重演,他重来一次还有什么意义?
扶苏道:“让我想想。你先去叫人进来。”
……
既然下定了决心,扶苏当然要付诸行动。
古人按虚岁算年龄,所以扶苏今年已经算是五岁了,虽然还没有正式请老师读书,但从去年开始,嬴政已经指派了人来教他认字写字。
扶苏先命人拿来竹简,觉得不顺手,又让人去拿了绢帛。
他让服侍之人尽皆退下,正写写画画,忽见李映蹑手蹑脚地过来了。
扶苏奇道:“你在做贼?”
李映解释道:“我在学规矩呢,你们秦法那么可怕,我怕哪天被砍个耳朵剁只脚。”
扶苏赞同道:“入乡随俗,你学点这边的规矩的确没错。”
李映被封建规矩折磨的不轻,闻言忍不住翻了个白眼,道:“我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又不是外来户,入什么乡随什么俗。”
扶苏微笑道:“真巧,我也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
地府初见扶苏时,李映以为这三个人中,唯有他是个好相处的,毕竟他从名字到长相都透着一股文雅公子味。
然而相处下来,李映发现,刘据和李承乾固然不怎么好相处,但扶苏也绝对和好相处三个字不沾边。
不愧是直谏触怒始皇后,在上郡还坚持上书直谏的大秦长公子!
李映占不到什么便宜,立刻举白旗投降:“大公子,咱们说点正事。”
扶苏微笑道:“请讲。”
“往后要做什么,大公子,你有个计划吗?我有个想法,首先,我觉得咱们得想个法子应付你爹。”李映道,“不然你怎么告诉你爹你知道那老些?总不能说是神仙教你的吧?就你爹做梦都想长生不老当神仙,你再来个神仙教导,我真怕哪天你们大秦要开始全民修仙。”
扶苏眉头跳了跳,问道:“你有何高见?”
李映道:“我没主意,但大公子你既了解你爹,又比我多活了那么些年,肯定能想到好主意的。”
扶苏没接这个吹捧,只道:“我死的时候26岁,没比你多活几年。”
李映立即改口:“你比我多死了那么多年。”
扶苏起身理了理衣裳,道:“你既然没主意,就该绞尽脑汁想一想,我又不着急投胎,也没什么实习期转正的事。”
李映道:“我是着急,但你……你不着急帮你爹统一啊?”
扶苏道:“我爹不用我帮,他本来就会统一。”
这倒是。
李映挠了挠头皮,跟在扶苏身后喋喋不休:“那……那你就什么都不做了啊?之前你还问我种子呢,我不信你什么都不想做。”
扶苏展开手臂:“帮我一下。”
李映拽着扶苏的肩膀,将他提溜过门槛,口中道:“这门槛也太高了,不能砍掉吗?”
扶苏道:“我看你的规矩是白学了。”
李映扁着嘴跟在扶苏身后,两个人慢腾腾到了嬴政办公的地方,寺人熟练地请扶苏到旁边的小屋中坐下。
“大公子,大王正忙,怕是无暇见你。”寺人陪笑道。
扶苏随意盘腿坐下,道:“无妨,你去做你的事吧。”
这几日扶苏常来此等候父亲,只是他实在太忙了,只抽空和扶苏吃了两次饭。
这屋子虽小,却有一个好处,那就是能看清楚每一个来往之人。
这些人中很多扶苏已经记不清是谁了,不过有一些人,再过几千年扶苏都不会忘记。
李映跟着记住了不少人,在看到一个眼熟的身影时,他忍不住问道:“李斯,大公子,你认得李斯身边的人吗?”
扶苏道:“看他的服饰,应当是韩非。”
“他就是韩非啊,看着可不年轻了,我还以为他是个年轻人呢。”李映道,“他怎么和李斯一块儿来的?”
扶苏略过他前头的话,随口道:“可能因为他们是同门吧。”
“啊,我知道。”李映笑道,“儒家的老师教了两个法家的学生,千古佳话。”
扶苏并没有理会他,而是从袖子中摸出一块折叠好的绢帛,让李映去外头叫了人进来后,扶苏将绢帛交给他。
扶苏道:“我要先回去了,待阿父空闲了,你将此物呈给阿父。”
只凭嬴政默许扶苏每日过来此处,就可见重视了,寺人自然不敢怠慢他,忙跪下双手接过来,恭敬道:“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