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说起了更深层次的权贵问题,羡予也想问问林夫子。
“官学名额尽被有关系的家族占据,夫子怎么不向县官反应?”据她所知,大舅在信南还是很得民心的。信南在他治下发展很好,百姓安居乐业,路不拾遗。
听到她这话,项颍边揉膝盖边哼笑一声,像是在嘲讽她的无知。
林孝通露出苦笑,“章老爷爱民如子,百姓敬重。但不止信南,整个合州,乃至整个大梁,都是这样的,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外地学生来我这私塾。”
“县学、州学的名额一定会先考虑权贵,科举虽然不限出身,但大多也是大家族的子弟走得更长远。这不是章老爷一介县令能撼动的,也不是一朝一夕能改变的。”
发须半白的老者沉沉叹气,“老朽建立这个私塾,也只是希望能推他们一把,”林夫子说着,看了一眼坐在旁边的项颍,“不用像我一样,前半生汲汲营营,后半生碌碌无为。”
在这个窄小拥挤的侧间,他们三人坐在这方小桌边,一时间谁都没有说话,气氛陷入了古怪的沉默。
较为亮堂的正堂改成了讲堂,这个侧间略显昏暗。私塾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两个高大的书架更是遮住了后窗的大部分光线,只有靠前窗的这张小方桌边稍微亮一点。
现在已经十月中,又临近傍晚,光线更是不如夏日。羡予环顾四周,只见书架上的各类书籍摆得整整齐齐,一看便知是细心维护的。
她陷入了沉思,权贵垄断教育,借此垄断科举和仕途,他们的地位的确树大根深,难以撼动。
羡予不由得想起来留在别院的那四个小姑娘,她们原本也没有机会读书识字,向上走的机会更是渺茫。
千百年来都是这样。
但她来自又千百年后。
从来如此,便对吗?先贤的话犹在耳边振聋发聩,仿佛笼罩在心头的阴霾被一扫而空。
羡予粲然一笑,一字一句坚定地对林夫子说:“一朝一夕难以撼动,那便从今天开始移山。”
林孝通一怔,像是没明白她的意思,也可能是明白了,但不敢相信。
项颍不解,他是从来不信权贵们能有什么好心的。况且眼前的施小姐一介女流,又还年幼,能做的更是有限。她能移哪座山?
但羡予展露了进屋后第一个真心的笑容,明媚得仿佛照亮了整间陋室。
“项公子以后有何志向?”她突然发问。
项颍被她突兀的问题问的愣住一瞬,然后答:“考取功名。”
不是他答的简洁,是因为他只能想到这个答案。他读书十几年,一直在被这四个字牵着走,就好像如今的一切困难和窘境,在“考取功名”之后都会迎刃而解。
而“考取功名”之后呢?他不知道。
羡予心情好得出奇,循循善诱地问:“考到什么程度呢?举人、贡士、进士,能否让陛下亲自为你出题?”
项颍被她问住了,他不是没幻想过未来,但陛下亲考?这梦做的是不是太一步登天了?
见他脸上失去表情,羡予忍住笑,声音和缓道:“若你想不出,我替你想一个吧。希望你以后能改变现今这局面,让平民之子也有书可读。”
这句话如一块巨石,“咚”地一声砸进了项颍脑海。
缓了一会儿,羡予再次扫了一圈这间窄小的、被书籍塞满的侧间,换上了谈大事的端庄表情,郑重开口:“林夫子想不想建立一个更大的学堂,或者说,书院。”
项颍彻底被砸懵了。
口说无凭,羡予取下了腕上一条珊瑚珠链放在了桌上,“今日天色不早,明日散学后,我再来找夫子详谈。此物权当凭证。”
延桂看着被小姐随意搁下的珊瑚珠链默默叹气。殿下送礼选品确实上佳,小姐什么时候都能用上。
待羡予走到院中,才缓过神来的林夫子急忙忙追出来,起伏的胸腔昭示了他激动的心情。林孝通扶着门框喊了一声:“施小姐!还未请问过小姐大名?”
羡予转身,于深秋的萧瑟庭院中盈盈施礼,身形纤弱但脊梁挺直,“我名施羡予,容都人士,先严乃前镇国将军施庭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