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家大仆当即飞奔去找应鼎,大太监也飞奔着去禀告皇帝。
帝后以及一众权臣、皇亲国戚与应鼎几乎是同时赶到。
他们远远就看见,应承起一手握拳随时准备攻击,一手捞着穿的圆咕隆咚的应长乐。
应长乐戴着虎头帽,手脚并用的乱抓乱蹬,活像个发怒的小虎崽。
宣平侯疾跑过去,抱过幼子,一边仔细查看有没有伤,一边轻抚后背,用耳语哄着:“好了好了,爹爹来了,阿乐别怕……”
应长乐本性天不怕地不怕,又被宠惯的任性蛮横,脾性跟虞幻简直一模一样,从没怕过什么。
帝后紧随着也到了,应鼎赶忙抱着幼子跪了下来,顺势拉着应承起跪在了旁边。
萧承信还躺地上,大哭大喊:“呜呜,父皇,你终于来了,他们要打死我,呜呜呜我要死了……”
应鼎忙道:“圣上,都是微臣的错,平日里太宠惯孩子,子不教父之过,还请圣上责罚微臣,莫要怪罪幼子。”
皇帝笑着说:“应爱卿,快快请起,孩子们一起玩,打打闹闹很正常。”
群臣当然明白,就凭应长乐救了柔嘉公主,如今就是把天捅破,皇帝也会惯着他。
应鼎仍旧是跪着,恭敬道:“虽圣上体恤臣下,宽容相待,微臣却实在惶恐。”
皇帝看向萧承信,厉声问:“怎么回事?”
萧承信平日里仗着母族权势,蛮横惯了的,但见父皇生气也还是赶紧跪了起来,如实说了刚才发生的一切,最后还不忘装可怜:
“我又没说错,耶律家就是没一个好东西,呜呜,父皇,信儿的眼睛不会瞎吧?”
皇帝走到应承起面前,满眼厌恶,狠狠一脚踢在腹部,直将人踢飞了出去,砰的一声撞在一丈开外的树干上。
应承起噗的吐了一口血出来,却顾不上疼的头晕眼花,立马跪了起来。
应长乐顿时被皇帝突如其来的暴怒吓的愣住了。
应鼎都愣了愣,他没想到皇帝会如此失控,竟亲自动手教训,如此有失身份,就算要罚也该下令让侍卫宫人责打。
群臣及一众皇亲国戚全都吓的大气不敢出。
萧承信虽蛮横跋扈,却也是小孩心性,要打要杀只是过过嘴瘾,看应承起被踢的吐了血,他就怕了,甚至想开口帮忙求求情,却又不敢。
皇帝厉声道:“朕不过那日高兴,赐了你个名字,这也是看在你义父义母功绩卓著,你就敢恃宠而骄,真是惯的你!来人啊,打这孽障五十廷杖,醒醒神!”
应承起只是冷眼望着皇帝,恭恭敬敬的说:“谢主隆恩。”
皇帝冷哼一声,道:“你这样子做给谁看?还不服气?那就打一百!”
应鼎原本不想插手亲爹管教儿子,但一百廷杖下去可是要人命的,真打出个好歹,他没能护住,阿幻回来得跟他拼命。
他赶忙跪到养子身边,恳求道:“圣上息怒,都是微臣教子无方……”
这时应长乐终于反应了过来,立马从他爹怀里跳下来,用自己的小身体挡在养子哥哥前面,大喊:“不要,不要!”
[我们才没错,是萧承信先骂人打人,啊啊啊好气好气,什么偏心眼渣爹皇帝,暴君暴君,欺负孩子算什么本事……]
应鼎赶忙捂住了儿子的嘴,虽然捂住嘴并不能阻止心声泄露,但至少可以分神。
皇帝深吸了一口气,终于冷静了下来,沉声道:“打三十吧。”
应长乐还是不依,掰开他爹的手,怒视着皇帝,气鼓鼓的说:“不要,不要,一下也不要。”
皇帝:混小子,你敢瞪朕?!简直跟你那野蛮的娘一模一样!
“宣平侯,管好你儿子!”皇帝声色俱厉道。
应鼎只能强行将应长乐抱了过来,不论儿子怎么挣扎,他都不松手。
侍卫立即将应承起带到了旁边,按趴在地上。
应长乐急的不行,在他爹怀里一阵乱蹬,又哭又闹,却一点儿用没有。
这时,虞幻快马加鞭冲了过来。
她手提雪狐,跪到应承起身边,恳求道:“微臣已得头彩,什么赏赐也不要,只求圣上息怒,饶这孩子一次。”
皇帝正在气头上,哪里肯听,只道:“虞卿岂不闻惯子如杀子,三十下打不坏他,不过小惩大诫,况且你明知道头彩的大赏是什么,你就舍得用来换?”
虞幻斩钉截铁道:“微臣什么都舍得!还望圣上可怜天下父母心!”
皇后缓缓开口道:“圣上,依臣妾之见,那孩子不仅不该受罚,还该奖赏,他挨了一鞭都忍了,却为了护弟弟完全不顾自己,其心可嘉。”
[呜呜呜皇后青天大老爷,对对对,皇后说得对,皇后好,皇帝坏!]
众人:……
皇帝终于意识到自己为了这么一件小事,过于失态,笑道:
“皇后所言极是,不过该赏的是长乐,他才三岁就敢为哥哥出头,取丹书铁券来。”
应长乐眼泪珠子还挂在脸上,懵懵懂懂的将丹书铁券抱在怀里,只觉得莫名其妙。
丹书铁券俗称“免死金牌”,是皇帝重赏大功臣的,给个小孩属实太奇怪。
在场的其余人却一点儿也不觉得意外。
他们都知道,今日的大赏一定会落在应家,也一定会给应长乐,毕竟大赏从金银珠宝变成丹书铁券,完全是因为应长乐救了柔嘉公主。
[皇帝怎么突然对我这么好?不过呀,丹书铁券有没有用,还不是皇帝一句话的事儿,这就叫最终解释权归主办方所有。
朱元璋给每个开国功臣都赏了丹书铁券,有的还赏好几个,不也没用,全都杀光了,反倒是钱家在唐朝被赐的丹书铁券,朱元璋认了,免了死罪。
嗯,就算我没用上,说不定后代能用上。]
皇帝:……朱元璋是谁?
群臣:对对对,那玩意儿没用,快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