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寻到您了。】
一道无机质的声音打破看似风平浪静的表象。
【大陈王朝的护道人,盛德帝的老师,凤鸣山祸乱的始作俑者,卫道士们的眼中钉、肉中刺,本书最大的反派boss。】
【洛、水、才、子。】
念到最后,冷冰冰的声线听上去竟染上几分狂热,像一位信徒终于窥见到了他朝思暮想的神明,恭敬地重复道:
【“反派心愿系统”,只为您而来。】
同一时间,同一个人,竟绑定了两个系统。
琴琅哑然失笑。怀揣着各自目的的系统陷入短暂沉默后,随即爆发出一阵激烈的争吵。
综合双方对话信息,琴琅推断出大致的情况——
“角色养成”、“反派心愿”、“万人迷”这三个系统本是同源异流,相互利害一致。
然而乔棠为了攻略几个高难度角色,借助“万人迷系统”带给他的便利,不断地穿越试错。因为他的多次穿越,导致时间线被严重篡改,文中一些角色出现不同程度的崩坏,剧情也无可避免地产生许多不合逻辑的漏洞。
在他穿越下,已乱成一团麻花的时间线经不起再多的折腾,所以意味着,剩下两个辅助系统选择的意识体只有一次任务机会。他们将被投放进四个热门角色少年时期,不仅要完成各自系统交给他们的任务,还须见机行事,当察觉到逻辑失常的时候,自行纠正和填补,把所有剧情拨回正轨。
说句不中听的话,被选中的意识体只是一块砖,一样比较趁手的工具,哪里需要哪里搬。
按照《登天途》作者以往的调性,他小说里出现的新角色,是生是死都牢牢掌握在每个发出评论的读者手中。
纵然是可有可无的配角,他们不经意间的一言一行也会被记录到小说当中。
读者喜欢他/她,他/她在前传中活下去的机会就更大;读者不喜欢他/她……他/她就会淹没在白纸墨字中,不再出现。
这对绑定“反派心愿系统”的意识体来说,是一场极度不公平的记录:
一个普通的反派很好饰演,但正是因为这份普通,这份读者看厌了的“普通”,他随时拥有泯然众人的可能。影视剧中一张好看的脸能挽救几分,毕竟俗话说得好,“反派五官好,三观跟着跑”。
但这是以文字为载体的小说。任你长相吹得天花乱坠,读者又看不见。
“反派心愿系统”要的是一个能从一出场就瞬间抓住上万双眼睛的人物。
他要有一种蛊惑人心的魅力,轻而易举地叫人心甘情愿跌进他营造出的斑斓陷阱。就算带着糟糕的人设镣铐依旧翩然起舞,让读者化反感为深深的吸引,抛开他们一直坚信的立场,去注视,去主动倒戈并支持到最后。
正更新的小说里,“洛水才子”尚存在于他人口中,仅仅凭着几个大佬因为他是否假死而彼此试探猜忌的只言片语,就收获了一批读者的念念不忘,是“反派心愿系统”心中的最佳人选。
《登天途》作者不爱说废话,铺垫这通笔墨的洛水才子注定是主角脚下最大的一块垫脚石。
即使这样,“反派心愿系统”相信只要再给琴琅一次机会,他一定能逆转他的结局。
是以觉察到琴琅身边出现“角色养成系统”,“反派心愿系统”有些惊讶,心想这位同事一定是被琴琅温良的表面所蒙骗了。
谁能料想到,那位被天才们忌惮、得知了他的死讯还需要再三确认才安心的洛水才子,真身竟是这样无害,恍若一个随处可见,看上去郁郁不得志的文弱书生。
不怪两个系统相互怨怼。
“角色养成系统”希望宿主因材施教,为角色生、为角色死,在合适的时机为角色献上金手指。但万万不可生出逾越之心,想越过乔棠去成为角色心目中的白月光。否则,不等宿主主动作死,也会被看了番外的主角党们集体用评论和唾沫星子淹死。
“反派心愿系统”想让宿主在维持恶毒反派人设的情况下,完成原反派心愿,达成BE结局。同时,每一次的出场都能抓人眼球,获取书外读者的各类情绪。
两种任务某种程度而言背道而驰。
可惜木已成舟,除非做完任务才能解除绑定,然后还以自由。现在的琴琅debuff叠满,来自不同系统的框框条条就犹如一柄达摩克利斯之剑时刻高悬在他头顶。
回想着两个系统的话,琴琅心中百转却不发一言,渐渐有了章程。
非到万不得已,他不会轻易暴露自己的真实身份和目的。“洛水才子”这个名号自他主动雪藏后,就鲜少有人提及。换句话说,是为大部分的人避之不及——毕竟当年闹出的乱子太大,牵扯甚广。琴琅是一个谨慎的人,虽然前世交友广泛,同门师兄弟众多,但还没到知晓底细的地步,所以不可能是作者想要炒冷饭,在更新章节中把过去之事拎出来再提。
重来一次,除了明悟大道外,琴琅别无他想。若是想转世后走得更加顺坦,琴琅大可以做完任务,然后拿着报酬修行,但他的未来怎么办?他拥有这些年来苦修换得的知识,占了争夺资源的先机,还需要一点能容错的气运。
正如“反派心愿系统”失言——洛水才子是本书最大反派boss。即使他可以发誓和乔棠等人井水不犯河水,但在作者和看客眼中,他依旧是被一笔判定斩首的牵线傀儡,是乔棠的一块垫脚石,是一粒权作推动剧情的小棋子。
比起反派和主角泾渭分明,费尽大量笔墨的反派折损于主角手下或者石榴裙下,才是读者最热衷看到的事。
《登天途》的作者只看重角色能带给他的价值。
通过读者的投票增加角色的分量也好,根据读者的喜爱删减角色的戏份也好,这都是极具功利性的做法。作者利用角色圈粉这一行为在琴琅看来,无疑是书外人亲手献上来的把柄。
只要能利用这个把柄,让作者对他有所顾忌,舍不得砍他的戏份,就是成功了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