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番话音刚落,万师便哈哈一笑:“好,好!你们有创见,还能互相印证。”其他师长也频频点头,对柳墨絮与沈霖劭表现出的默契颇感欣慰。众人便在师长引导下,逐步拆解问题,主动操作星盘与沙漏,依次尝试如何校对角度与时辰。白瑶自知自己对天文学略显生疏,却仍怀着兴趣参观各组操作,偶尔帮忙记下时间或递送器具,她看着同窗们从疑惑到恍然大悟,莫名感到一阵喜悦。
她心想:“兼爱,不仅是体现在医治病痛,也在这种学术互助之中。大家共同为一个目标而努力,彼此指点,不争执不轻视,气氛何等温厚。更何况,若日后航海术更进,则可救助更多海上遇险者,免除战乱所带来的覆舟之祸。这就是‘非攻’的另一种体现——将心思用在防患、护人上,而非攻伐。”
这一整天,学堂里多个课堂接连进行。柳墨絮与沈霖劭之小组,以天文、建筑为重点,却也不乏其他学科融汇。乃至傍晚时分,夕阳如金色薄纱洒落在青石走廊,学子们才渐渐停下那股合作研习的兴致,各自整理笔记散去。柳墨絮与沈霖劭、白瑶则留在学堂后廊,想趁着余辉再讨论几句心得。
“今日长见识了。”沈霖劭先感叹,“原来若要将建筑与天文结合,需要考虑的面向如此之广。许多环节是我在宫中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柳墨絮微笑向他点头:“我亦感到收获甚丰,你对祭祀建筑的见解独到,让我认识到古时不少设计不仅是形式,而是蕴含历史与文化内涵。将来若要设计新样式,我或可兼容这种美学与实用值,既保留底蕴,又贴近现实需要。”
白瑶轻轻抚摸衣袖:“我虽涉猎不多,但透过你们的讨论,才发现单一学科远不够,唯有多科交融,才能更全面理解世界。就如医者也该懂天时地利,当风雨横飞、季节多变时,病患更易发病,就提醒我们须加强防护。”
三人相视而笑,同窗共学的欣悦流淌在彼此心间。沈霖劭沉吟片刻,又问柳墨絮:“我本想利用星宿仪进一步测算夜间海风与潮汐的数据,是否要再去观测台上调整仪架?可若太晚,恐怕你们都累了。”柳墨絮不假思索:“无妨,若你尚有精力,我可以同你一起去。白瑶若累了,可先行回房。”白瑶闻言笑着摆手:“我今儿精神不错,不如同去。说不定看星象久了,我也能学到些基础知识。”
夜色降临时,海上远远传来渔火与潮声。三人登上半山腰观测台,清凉晚风拂面,周遭只有稀稀疏疏的虫鸣与阵阵松涛。柳墨絮从储物箱里取出几个备用的铜制件,认真替星象仪做微调;沈霖劭则用竹简记录时间,配合沙漏滴落时刻;白瑶汗水淋漓,也小心帮忙扶住三脚架,以防仪器晃动。
当他们合力校准好星象仪,抬眸仰望星河,繁星闪烁之下,月亮已挂于天顶,清辉柔洒。沈霖劭轻吸一口晚风,回想白日的热闹与此刻的沉静,不由感慨万千。柳墨絮轻抚仪器,低声道:“每当我仰望星空,便感觉宇宙广袤,个人渺小。却也因此更加坚定——我们应携手同进,无论出身、身份,唯有真诚合作,方能在这苍穹下寻得光。”
沈霖劭凝视她的侧颜,感到一种与以往不同的亲切和敬佩。他温声回应:“在岛上,我才真正懂得何谓平等与包容。更何况,墨家倡导的‘兼爱、非攻’,不是虚言,而是落实在每一堂课、每一个研讨、每一次互助里。贫富贵贱,皆平坐共学。这样实在太宝贵,若放在朝廷,怕是前所未见。”随即,他语气略带坚定:“若有朝一日,我回归京城,也要尽力推行这般风气。”
白瑶闻言,亦是心生欣慰:“我一介弱女子,如今在这里能迸发新生,也是沾了这股风气的恩泽。想想若人人都不嗤弃彼此,反而用博爱待人,世间多少纷争都能化解于无形。”
柳墨絮轻咳一声,避开过于严肃的话题,抬手指向夜空:“先观星吧,把今日的讨论成果验证一下。看那颗‘轩星’,位于北方天区,若你们仔细辨认它相对于月亮的距离,可推算当前时辰,并与沙漏对比是否相符。”
说罢,三人再次进入测量与记录的状态。看似琐碎,实则乐在其中。月光下,他们专注交流,略带欢声笑语,宛若夜空中星星的微光,一点点将他们的情感与心灵引向亲密与共识的结晶。
当夜观测完毕,已近深夜。三人带着些许疲惫,却难掩满心满足,一同下山返回普照着暖灯的学堂院落。熄灯前,他们在石阶处道别。白瑶向二人摆手,打趣道:“你们这天文建筑双剑合璧,进步神速,我就做个小侍从在旁见证。”柳墨絮微微脸热,却仍镇静:“可别这么说,你在医理和辅助上也给予不少灵感,这般贴心,日后若我们真建什么观测屋,你得来挂一块牌匾‘医者同心’才好。”
沈霖劭笑着点头,凝望着昏暗夜幕中微亮的灯火:“你们都辛苦了,今晚好好休息,明日还有更多课程。让我们共同期待,新一日的同窗共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