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不会惦记,我母亲之前留下的那几个铺子,回头让几个掌柜的都过来一趟,院子里那些下人们可都给了赏赐?”
“还没呢。“
“早饭过后,让她们来一趟。”
“是。”
正常来说,没人早上喝鸡汤,但安兴知道自己的身子,太过瘦弱,需要进补。
鸡汤内不光放着生姜,于嬷嬷还让人放了一些红枣枸杞,用来补气血,她年纪大了,可郡主不一样。
她还年轻,甚至可以说是没有完全长成。
吃饱喝足,安兴开始赏赐下人们。
管事的赏赐的多点,普通丫鬟跟家丁,一人二两就够。
她住的这院子不小,坐北朝南,十分敞亮,院子里还有个小花园,下人们也有二十多个,日常使用是够了,至于陪嫁的那些,她不算在内,回头就找人卖出去。
三日回门之后,景恒回了书院读书,安兴正式开始处理自己的嫁妆。
回门当天,誉王也在,誉王妃是不会为难她们。
安兴把母亲留下的那五个铺子的地契拿了出来,地段不错,不可能每年都亏损没有盈利。
连年亏损只有一个可能,眼下,没必要计较那么多。
次日,几个管家一起上门,安兴说了要关铺子的事情。
“郡主,其实前两年京城生意不好做,再下也是想……。”
“你们不必多言,这些都是本郡主的嫁妆,地契在我手里。”
五个铺子,五个掌柜的,听到这话,众人顿时不在言语。
“之前赔出去的银钱,本郡主也不计较,你们无能是真,我也不想再用你们。”
话已至此,这些人只能离开。
之后商铺里的货物被低价清了之后,安兴让人给门口挂上了租赁的牌子。
如果都能顺利租出去,这几个铺子加起来,一年的收入最少也有七八千两,日积月累下来不算少。
她之前大门不出,也没有人手把手教她做生意。
其余那些老旧的衣料首饰摆件字画,也都被她让人卖的七七八八。
在闻家,安兴院子里的举动也瞒不过沈初,陈氏甚至也知道。
不过嫁妆是人家的私产,她爱怎么处理怎么处理,沈初听人说后,只当不知道。
“大少爷眼下去书院,也不常回来,郡主您就不担心吗?”
“没什么好担心的,翠云呢?“
“那丫头刚才去歇息了。”
见安兴全然不在意,嬷嬷也是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劝,如果是她,怕是要急死,可眼前人,是真的不慌不乱。
闻家那些长辈必然也知道。
想到他们,于嬷嬷更加担心,之前没通房,可日后不好说啊。
“闻家家风很好,这后院干干净净的,没那么多事,嬷嬷你就放心,何况我们年岁都不大,有些事情没必要着急。”
“公婆很看重夫君的学业,让他好好读书吧。”
“那些东西折成的银钱,下来不到一千两,嬷嬷,明日早饭过后,咱们出去一趟,我要去采买些衣料首饰,你让人准备好车马。”
“等之后手里更宽裕一些,我在京城帮您买个养老住的宅院,买几个下人伺候您。”
于嬷嬷听到这话,差点老泪纵横。
“不用了郡主,奴婢老家早没人了。"
眼下的于嬷嬷俨然是孑然一身,她男人孩子都去了,父母也早不在,到是有个姐姐外甥,都是普通人家,日常也没来往。
“就让老奴一直伺候您吧。“
说来,于嬷嬷也是个可怜人,嫁了个身体没那么好的夫君,连带着生下的孩子身体也不好,要不她也不会去做奶娘,当初也是为了儿子的医药钱。
可惜儿子身子还是没好,父子二人没了之后,她便一直陪在安兴身边。
奶娘不同于一般的下人,她也没什么威胁。
固然不喜这个继女,可她到底是皇家郡主,如果真的撕破脸,把事情闹大,誉王妃也怕自己的王妃之位不稳,到头来还要连累一双儿女。
“日后咱们就在闻家安生过日子,郡主您好生养着,一切都会好的。”
于嬷嬷也算是半个管家婆子,她不想一个人出去住,那跟在她身边,也不会差,安兴点了点头。
次日上午,珍宝阁
二人下了马车后,两个丫鬟连忙跟上。
“夫人真不错,一点也不为难郡主,您一开口就答应。”
于嬷嬷几乎夸了一路,安兴点了点头。
“现在多少也有些银钱,一会给婆婆买件首饰。”
“该这样。”
珍宝阁是京城鼎鼎有名的首饰铺子,这里有最好的工匠,做出来的首饰精致好看,价格也不便宜。
不少达官贵人家的女眷都选择在这采买,体面又好看。
这里很多首饰,甚至不比宫里的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