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码吃喝不愁。
严格来说,他也不算是什么农家子,你要让他去种地,他也不会。
他家算是地主,城外有田地,城内有宅院,祖辈都是靠着田地收租过活,吃喝不愁。
到他这一辈,才开始读书。
当年,他选择读书,也是有那么些迫不得已的成分在,一来读书人地位高,有前途。
二来,也是为了守住家产,护住自己。
父母早去,他当年还年幼,不少亲戚都盯着他家这点家产。
如果父母还在,一如之前那般疼爱他,唐铭想,他未必会有今日。
"普通百姓的日子很不容易,大多人都是只求一个温饱,可若生逢乱世,许多人活了一辈子,都未必能吃一顿饱饭,能从村庄考出来,祖父当年是用尽了全力,私下不知有多辛苦。”
唐铭说完,也有些感慨,他也曾苦读过。
回门那天,二人一早就坐马车回去。
沈初在家里等着,乐谦跟昕昕去上朝,今日要开朝会,等他们回来,怎么也得傍晚。
为此,沈初早起的时候,特意把小儿子景旭留下,别看他人小,但很稳重,让他到时候跟他姐夫讨论书籍之类的,要不一屋子女眷,怕是招待不好女婿。
“母亲,夫君人不错,对我也很好。”
“眼下,他把身家都给我了。”
熙愉说完,心情很好,嫁为人妇之后,能管钱理事是最重要的。
孰轻孰重,她也分得清。
“如此甚好。”
沈初听到这话,松了一口气。
细看,女儿气色也很好。
唐铭话不多,可看着也不是那浪荡之人,是个正经人。
何况,他还为之后的科考做准备。
“唐家那边亲戚,你也该拜会,咱们这边,都要去,别让人说你小气不懂事。”
“母亲放心,女儿心里有数。”
熙愉笑意盈盈的坐在一旁。
晚些时候,乐谦跟昕昕回来,大家一起吃饭,气氛和乐。
唐铭是个好孩子,乐谦自然也不会为难他,昕昕更不会。
二人早起过来,等到天黑才回去。
接下来收拾收拾,开始走亲戚。
在京城的,肯定是要亲自去,不在京城的,准备人好礼物送去就好。
熙愉成婚,也收了不少礼物的,沈初收拾过后,让人给她送去,让她照着册子,准备还礼。
天气日渐变冷,立冬这天,京城下起了大雪。
宫中突然传出了一道圣旨,皇帝亲自下旨,宋国公府的姑娘宋雯,成为了大皇子妃。
她是老国公爷的孙女,国公府的嫡女,婚期就定在明年三月。
消息一出,震惊不少人,宋家跟皇后母家可没什么大的关联,当时大家都猜测,到底是皇后的侄女,还是外甥女,没想到最后是宋家。
不过国公府的嫡出姑娘,也配得上大皇子。
宋家一家也都是武官,不管是大房还是二房,官职都不低。
家中下一辈的儿郎,也都是有出息的。
半个月后,宫里又下了一道旨意,王韵跟皇后的外甥女为大皇子侧妃,明年四月入府。
沈初听到这个消息后也没多震惊。
沈雪后来没提,可她看起来心情很好,十有八九私下已经定好,圣旨下,无疑也是印证了她这个猜测。
她只需要准备一份看得过去的添妆礼就成。
“母亲,要不把这个给韵姐姐当做添妆礼?”
沈雪给韵儿的添妆礼,算是贵重的。
沈初给她女儿的,也不能差。
她让人抬来自己出嫁前的箱子,里面有一些首饰,是昔日里祖母给的,这些都是贵重的。
愉儿出嫁的时候,她给了一些。
看到女儿手里做工精致的粉玉簪子,沈初点了点头。
“就这个,过几日,你跟母亲一起去一趟王家。”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