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女儿从一个活波可爱的小丫头,逐渐长大,变得懂事知礼,沈初心里别提多开心。
当年那个襁褓里小小的人儿,一晃眼,也成了大姑娘。
“女儿出嫁也是在京城,日后会多回来看您跟我父亲的。”
“好。”
外地的请帖先发,京城的请帖等到了六月中,陆续也发出去了。
如果说之前只是风声,眼下都已经定下,不会有变。
唐铭也不是拿不出手,要说唯一的缺点,那便是家底薄,没了父母双亲,可后者不一定是坏事。
这天,沈霜跟沈雪来了闻家。
二人都记得之前沈初住的那个宅院,但眼下这个,比起她们现在住的地方,已经不差什么。
“愉儿这丫头的婚事也定下来了,姐姐也可好好松快一阵,我这个做姨母的,说来,也该给外甥女添妆。”
后厅,沈霜率先开口,说完之后从丫鬟手里拿过一个精致的匣子,打开一看,内里是一个金镶玉的镯子。
“多谢三姨母。”
熙愉上前接过之后,恭敬道谢。
沈雪坐在一旁,喝了口茶,示意身后的婆子把添妆礼拿过去。
她送的是一对紫玉芙蓉耳环,也不差。
“多谢二姨母。”
“两位妹妹到时候,一定要早日过来吃酒。”
“当然。”
两姐妹来过不久后,沈伯爷夫妻也来了一趟,送了些礼物。
除此之外,还有冯氏的儿媳,家里几乎每日都有客人过来。
一来二去的,也收了不少礼物,沈初也没犹豫,全部都给女儿算到嫁妆里。
嫁妆单子按着规矩,还没到男方家,眼下还早呢,不停的往上加,倒也没什么担心。
乐谦那边,也送出了不少请柬。
沈初当然也会给舅舅家送去一份,不过这个舅舅家,乃是嫡母的娘家。
安阳侯本人知道后,去了一趟宋家。
“姐姐。”
董氏坐在软榻上,心情有些复杂。
“前些日子,我让人想办法联系过初儿,她却私下让人给我回了话,说没必要。”
“过去的事情已经过去,她已长大,也嫁为人妇,日子很好。”
安阳侯劝解到。
“今日叫你来,是想让你帮个忙,把这个替我送到闻家去。”
董氏拿出一个厚厚的信封,内里肯定不是几封信这么简单的,信纸上,更是没有一个字。
安阳侯没拒绝,私下找人去办。
沈初收到信后,先拆开看,看完之后,她呼吸有些急促,神色也随之一变,过了许久,她把信封里的银票拿出来数了数,而后又一分不少的都装了回去。
董氏诉说了她之前的一些难处,以及当年没能带她走的缘故。
并非是不要她,而是没办法,沈家是死也松口。
信封里有五万两银票,是给她跟几个孩子的。
这钱不少,但沈初也不会要的,没那个必要。
她想了想,让人拿来笔墨,写了封回信,之后又把这些信件跟银钱全都装了回去。
她曾经所祈求的,也没得到,如今一切都已经过去,也没必要留恋。
她也有自己的生活。
母女一场,缘分早已经尽了。
当年的事情,说不清,理还乱,她不怪任何人,说来也是自己福薄,可最终也好好长大。
人都是往前看的。
她不愿意回想当初的事情。
出嫁后,她也曾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如果她有了孩子,昔日里的爱人私下找上,她会不会不顾一切的跟着一起。
结果是不会。
无论是从人伦道德上,还是从法理上,都是不对的。
成全自己,伤害别人,这种事情,她也做不出来。
纵然有不得已,可人伦纲常不可忘。
董氏当年走的时候,并没有带走自己的嫁妆,她是想给沈初的。
可沈家不是小门小户,既然说是和离全两家颜面,也不会要这些。
沈家又不缺钱,她没带走,人家为了表示恩断义绝,后期直接让人送回了安阳侯府,意思很明显。
之后这些嫁妆又跟着她嫁到了宋家。
董氏收到回信之后,看着一分不少的银钱,可谓是泪流满面。
之前在外,还有些期许,可眼下沈初的所作所为,无疑是直接拒绝。
人老了所求不多,可她眼下十分清楚的知道,沈初不会原谅她,更不会跟她来往,还是想跟之前一样互不打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