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拓展版图与潜在危机
苏瑶和林宇轩看到“乡村艺术教师培训基地”和“艺术资源补给计划”初见成效,备受鼓舞,决定进一步拓展公益事业的版图。他们计划以现有的培训基地为核心,辐射周边更多的贫困地区,建立连锁式的艺术教育服务网络。不仅要持续为乡村教师提供培训,还要打造艺术教育巡回指导团队,定期深入偏远乡村,为当地师生提供面对面的专业指导。
为了实现这一宏伟计划,林宇轩开始积极寻求更多的资金支持和合作伙伴。他参加各种商业慈善活动,向企业家们阐述他们的公益理念和项目前景,希望能吸引更多的投资。苏瑶则忙于完善艺术教育服务网络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标准,确保无论在哪个地区,孩子们都能接受到高质量且统一标准的艺术教育。
在寻求资金支持的过程中,林宇轩结识了一位名叫陈立的企业家。陈立对他们的公益项目很感兴趣,表示愿意提供一笔可观的资金赞助。然而,随着合作洽谈的深入,陈立提出了一些让林宇轩和苏瑶感到为难的条件。陈立希望在所有的公益项目宣传中突出他个人和他公司的形象,甚至要求将项目名称冠上他公司的名字,并且对项目的具体实施有过多的干涉,这与苏瑶和林宇轩一直坚持的公益纯粹性原则相违背。
林宇轩和苏瑶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一方面,这笔资金对他们拓展公益事业至关重要,可以让更多的乡村孩子受益;另一方面,他们又不想因为资金而失去项目的自主性和公益的初心。两人为此反复商讨,最终决定拒绝陈立的合作请求。虽然失去了这笔潜在的大额资金,但他们坚信,总会有真正认同他们理念的合作伙伴出现。
与此同时,随着基金会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一些不法分子也盯上了他们。有人冒充基金会工作人员,以筹集资金为名进行诈骗活动。一些爱心人士因为信任基金会,不慎上当受骗,这一事件对基金会的声誉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许多原本支持他们的人开始产生质疑,甚至有人在网络上对基金会进行指责。
苏瑶和林宇轩得知此事后,立刻采取行动。他们第一时间报警,配合警方展开调查,力求尽快揪出不法分子。同时,通过官方渠道发布声明,向公众解释说明情况,并提醒大家提高警惕,切勿轻信不明来源的筹款信息。林悦也利用媒体资源,对这一事件进行跟踪报道,及时向公众公布事情的进展,澄清基金会的立场。
在处理声誉危机的过程中,苏瑶和林宇轩深刻意识到,随着基金会规模的不断扩大,加强品牌保护和信息安全管理刻不容缓。他们聘请了专业的法律团队,对基金会的品牌进行全方位的保护,打击任何形式的侵权行为。同时,完善内部信息管理系统,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信息安全意识,确保基金会的信息不被泄露和滥用。
尽管面临着资金压力和声誉危机,苏瑶和林宇轩并没有停下拓展公益事业的脚步。他们通过举办小型的慈善晚宴,邀请一些长期支持基金会的爱心人士参加,向他们详细介绍项目的进展和未来规划,争取他们的继续支持。在晚宴上,苏瑶深情地说:“虽然我们遇到了很多困难,但看到那些乡村孩子因为我们的努力而绽放出的笑容,我们就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我们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加入我们,一起为孩子们创造更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