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兔同笼,一共35个头,94个脚,问题是笼子里有几个兔几个鸡。”念完题目,乔花儿问文斌斌:“斌斌,一只鸡有几个脚?一只兔子有几个脚?”
“鸡嘛,有一只脚的,两只脚的,还有没脚的,兔子的选择就更多了。”
这孩子的脑洞忒大了点!不管正在说什么,他都能把话题引到奇怪的地方去。乔花儿不愿再浪费口舌,直接切入关键点:“这里的动物都是健全的活物,鸡有两只脚,兔子有四只脚。”
“哦,好吧,继续。”
“我们假设笼子里全是鸡,那就有35*2=70只脚,那么为什么会少了94-70=24只脚呢?因为我们的笼子里不仅有鸡,还有兔子,少的那些脚是因为我们把兔子当作了鸡,每只兔子少了两只脚,24÷2=12,所以12就是兔子的只数。”
“哦,我明白了。”文斌斌恍然大悟,一边在草纸上演算,一边解释,“那也可以假设笼子里全是兔子,35*4=140只脚,多了140-94=46只,为什么会多46只脚呢,因为笼子里并不全是兔子,还有鸡。多出的脚是把鸡当成了兔子,但它原来是鸡,每只鸡多出两只脚,46÷2=23只鸡,12只兔子。”
文家的基因确实好,前世她在大学里才真正弄明白的鸡兔同笼题,现在只给文斌斌讲了一遍,文斌斌不仅听懂了,而且会举一反三。
这样聪明的男孩子如果没有挨那记让他发疯的耳光,就算没有他妹妹的物理天赋,没有他哥哥的经商天赋,应该也有不小的成就吧!
“哈哈,花儿只讲了一遍,哥哥就弄懂了,哥哥好聪明啊。”无论是夸她哥哥还是贬她哥哥,文巧巧都是傻乎乎地拍手笑着叫着跳着。
文斌斌摸了摸文巧巧软趴趴的刘海,笑道:“妞儿真乖。”
瞧着这对兄妹之间的亲密互动,乔花儿微笑着微笑着,心中突然泛起无边无际的疼。
~~
前世,乔花儿在曾学校和一个男同学打架,老师把打架双方的家长到学校去。对方家长见到老师二话不说先把自己的孩子踹出去两米,乔梁却没有打骂乔花儿,而是和她讲道理。
“被人打了,痛了,难道不应该用痛双倍的力量打回去吗?可是,你用两倍的力量打回去,那人痛两倍的同时你也痛两倍呀。痛不痛,我们先放在一边,你说,我就是忍着痛也要让他痛。但打回去真的有用吗?你用两倍打回去,他再用四倍打回来,你再用八倍打回去,冤冤相报什么时候是个尽头?这样做,你痛也痛了,却还要多一个敌人。花儿,你认为这样做划算吗?”
乔花儿思考了很久,觉得乔梁的故事很有哲理,摇摇头说:“不划算。”
乔梁柔声问:“所以呢?”
乔花儿低头小声说:“以后我不和人打架了。”
乔梁不仅是个文化人、孝子、好爸爸,他还是个大善人,左邻右舍谁有困难了,就算搁置自己手里的工作,乔梁也要去帮帮对方。
“以德报怨。”是乔梁的口头禅,也是他的具体行动。他很容易原谅别人对他的坏,反过来帮助那些曾伤害他的人。为此,王春芬没少生闷气,有次王春芬实在忍不住了,说乔梁:“你对好的人好,很好,对坏的人好,就是吃饱了撑的。你读书把自己读傻了。”
“头发长,见识短。”
这是乔梁对王春芬的抱怨做出的回应,他不但不赞同王春芬的话,而且还和王春芬吵了起来,王春芬因此受到双倍的伤害,自己躲在没人的地方哭。
父母间的争吵,乔花儿有些知道,有些不知道。她一向随感觉做事,如果觉得父亲对,就听父亲的,如果觉得母亲对,就听母亲的。
那次打架后,乔梁用尊重和理解使得乔花儿接受了他的道理。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乔花儿拒绝和任何人撕逼,因此少惹了许多事端。
但世界上有乔梁这样没有底线的好人,自然也有没有底线的坏人。
这些坏人不是你不去招惹他,他就不来招惹你;不是你退让了,他懂得见好就收。他们是这样的人:你不惹他,他以为你怕他;你退让,得到的是变本加厉。
这些人与乔花儿在剧本世界中所做的事差不多,伤害无关的人不需要太多理由,一个就够——就是想要你死。
只不过剧本世界是假的,而她的遭遇是真的。
九岁那年的夏天,乔花儿路过文家房后的过道时,左上方一道潮热的水柱从天而降,淋了乔花儿一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