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愈发炎热,储青蘅和姊妹们坐在水榭中乘凉,手中团扇轻轻摇动,悠闲无比。
“这玄玉山风景如画,山风携着湖面的水汽吹来,真是凉爽,比在王府里舒服多了。”若宜在喂鱼,迎着清风感慨。
她说完,其他的姊妹就开始附和。
“可不是嘛。我倒想在这里待久一点。”
“大嫂常来玄玉山吗?”
储青蘅摇摇头,说:“来过那么一两次,来得不多,平时都太忙了。想必你们应该来得比较多吧?”
若瑛说道:“比起大嫂来确实要多些。玄玉宫是大胤护国女神的殿宇,皇家逢年过节都要在此举行祭奠仪式,皇室宗亲和文武百官都要参加,我们姊妹也来过很多次,也见了好些世面。”
这时最小的妹妹若禾有些疑惑发问:“咱们大胤不是有很多佛寺和道观吗,为什么祭祀这些都还要来玄玉宫啊?”
若禾刚到十岁,就参加过一次玄玉宫的祭祀,知道得有限。
若瑛跟她解释道:“这玄玉宫供奉的是咱们大胤的护国女神、也就是玄玉长公主的宫殿。玄玉长公主是大胤开国皇帝的胞妹,能文善武。大胤开国时面临内忧外患,皇帝亲自出征在外时,就有叛军攻打京都,是玄玉长公主组织军队严防死守,苦撑了一个多月等来了援军。之后大胤稳定了下来,才有到如今几百年的传承。朝廷当时要给长公主极大的奖赏,但是长公主没要,隐居了。长公主故去后,人们为了纪念、感激她,尊她为女神,朝廷便修建玄玉宫,以此为供奉。并从民间间选取合适的女孩儿收做弟子,终身守护玄玉宫。祖宗还定下规矩,逢年过节,不只要去佛寺道观,也要祭祀玄玉宫。”
“那大祭司是怎么来的?”
“大祭司也是从那些女孩儿中选出来的,选最好的那一个。在那次战役中,很多民间的女子也自发的参与到其中,甚至牺牲了很多人。为了嘉奖她们,所以玄玉宫的这些弟子都是选自普通平民家的姑娘。很多贫苦人家的女孩儿被选上,不仅得到一个安身之所,还为家中带去了荣耀。”
“那这玄玉宫真是个好地方啊!”若禾不禁感慨。
“地方虽好,但是玄玉宫的人都要像尼姑一样守清规戒律,更不能嫁人,也少了些乐趣。”若宜回头回答她的问题,“因为长公主潜心修道,一生未成婚,也不曾有过男子。所以人们认为玄玉宫的弟子作为长公主的守护者,自然也不能成婚喽。”
“原来是这样。”
若宜手里的鱼食喂完了,回到自己的位子上坐下,咕哝道:“娘怎么还没来啊?都这么久了。”
听到她抱怨,储青蘅起身,对她们说:“你们再坐一会儿,我去看看。”说罢便朝水榭外走去。
储青蘅来到大殿,没有看到王妃的身影。想起她们刚刚说的关于玄玉长公主的故事,她不由得仔细观察起长公主的神像来。
神像面色柔和,神态温柔慈蔼,嘴角挂着似有若无的微笑。不敢想象这样一个温柔似水的女子会拿起刀剑浴血奋战、保家卫国。好像在人们的映像里,能够上阵杀敌的女子都是身材壮硕如男子,容貌也刚硬冷峻,不像玄玉长公主这般小女儿。
储青蘅正看得入迷,旁边不知何时走出来了一个人,出声道:“这位夫人在这沉思良久,不知有何疑惑?”
储青蘅闻言回神看向她,拜道:“大祭司。没什么,我只是看长公主的神像看得有些入迷了。”
大祭司温和一笑,说:“确实有很多人钦慕长公主的神韵,不论男女。不过夫人既然来了,何不求上一签,玄玉宫还是很灵验的。”
储青蘅摇头拒绝,说:“我没有什么好求的。打扰了。”
“无碍。”
“告辞。”
临走,储青蘅忍不住回头瞥了一眼大祭司的脸。那张脸虽经过岁月沧桑,仍旧美丽动人。
出了大殿,储青蘅在一个拐角处的大树下找到了王妃,她正在与一位夫人相谈甚欢,见到储青蘅来才停了下来。
天色不早了,一行人下山回府。
几日后,王妃的寿辰到了。
忙了几天的储青蘅仍旧没有停下来休息,一直忙前忙后招呼着。
她不由得感叹,这管理家宅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以前在家里,虽说做生意也累,但是却没有管过这样的事,都是娘在操心。
心里刚念着娘,储青蘅就看到储家的马车到了。她立马上前迎接。
“爹,娘,你们来了。”
她爹储原先走下马车,然后就牵着她娘岳秀云下车,最后是弟弟储青蔚。
岳秀云牵着女儿的手,说:“儿啊,快让娘看看。”说着便抚上储青蘅的脸,“有段日子不见,都有些瘦了。”
储青蘅浅笑了一下,说:“也没有很瘦。是天热了,没胃口吃饭。而且我也不瘦呀。”
母女俩说了几句话,但是几人一直站着也不好,于是身旁的嬷嬷开口提醒道:“世子妃,这外头热,让储老爷和夫人都进去坐吧。老太太、王爷和王妃等着见两位亲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