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有多少人能学会这些,能先完成今年的施肥,又有余力存下余肥,还有耐心和技术判断腐熟。
然而只要办法切实可行,展现出成效,慢慢的学会的人会越来越多。
掌握的人经验越多,这些方法就会在民间形成一套理论,自己流传下来。
因为这是坚韧而善于学习的民族,为了看得见的希望可以忍耐一时,等待时机成熟。
广阔的土地和繁盛的人口,也更好的支持这一品德流传下去。
接下来几天,小满准备好剪刀,将红薯藤蔓,剪出适当大小的长条,一筐一筐的运出去,在堆好的一陇陇土上挖坑,将之横埋在土里。
因为耽误的比较晚,红薯枝条长的比系统估计的要多不少,多出来的一些藤蔓,便在田头路边院前屋后栽种下来。
然后装上竹筒的水碓,一刻不休的运转着,将奔流的河水提上堤岸,通过接上的竹杆瓦管运送到田里。
为新种下亟待生根的藤蔓浇上足够的水。
忙完种植土豆红薯,时间暂时空闲下来,被召去咸阳的工匠还没回来,想要的石磨铁器一时都无从下手。
木制的龙骨车倒是打好了,放在河堤岸边,需要人手摇着汲水灌溉。
七月中旬时,护卫们忙碌着把扬他们一起种的地浇灌了一遍。而后龙骨车便被人借去,流转在各家田地之间。
趁着时间,小满还让工匠学徒打造了一套高桌子高板凳。
不追求精致好看的木桌木椅并没什么难度。
虽然她自己剪裁制作了裤子,在室内时常盘膝而坐,只是对她来说盘膝和跪坐一样都是十分难受的姿势,不到半个时辰就得缓一下,因此这一套桌椅是必须滴。
做好伏案的书案准备,小满用积分从系统兑换出油墨笔芯,开始趁闲抄画之前系统给的基础农具,犁耧耙锄,风车水碓,石碾石磙,砻臼筛簸箕枷,翻土除草,耕种水利,打谷去壳,各种功用。
然后从天工开物抄录下舟车锤锻,采矿煅石……等内容。
横着写,简体字,一起装订成册。
想看的就请各位来翻译好了。
刚开始抄录时,扬看见了好欣慰小主人开始学字了。
后来发现那字她都不认识,也不是她所知的六国文字,便沉默了。
小主人学偏了啊。
只是如今六国文字各自为政,她们虽在秦国治下,扬却是跟姬夫人学的一点与六国文字更近的周室文字。
此时虽然觉得不对,也拿不出更好的办法,只好当小主人在一时兴起,自娱自乐。
时间逐渐来到八月,旁院的护卫们都活跃起来。
小满才知道,原来护卫们组织有秋猎活动。
“骑马吗?”
后院饲养有马匹,虽然不多。
“坐车。”
坐车打猎吗?战国时代好像战车确实是一种战斗方式,只是赵国胡服骑射之后应该已经淘汰了。
虽然没有马鞍马镫,骑兵的机动性是战车不能比的,这一弱点被压制,冲击力优势也没了。
小满提出要求,“带上肉。”
她要吃烤肉。
之前想过烧炭,可惜忙其他的给忘了,还好木柴也可以。
想要的豆腐没有石磨,做不出来,肉太腥臊,没有铁锅,不能煎炒烹炸不想吃。
只能烤肉解解馋了。
辣椒种子早就有了,洒在院前除了偶尔浇水基本不用管,一颗植株就能结出一大堆,结出的辣椒一串串的红彤彤的十分喜人,可惜其他人不懂欣赏。
可能吃辣的喜好还没刻进DNA,等到冬天她们就会喜欢了。
然后小满拿辣椒自制了辣酱,豆酱,平日可以用来配米饭,豆饭,这个扬倒是能吃点。
可惜没有酱油,那个工艺繁琐,她又没抽到方子,查了一下资料,又发现周期太长,没时间制作。
调味的话,盐糖辣椒豆酱加上这个时代本有的椒,姜,也足够了。
虽然这些本土调料不算便宜,她平日分的肉,用这些处理了也算可以吃得下了。
当然扬她们还是觉得口味太重,少量一点倒是觉得鲜美异常,赞不绝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