削得细细的柴火棍在布头上描一朵花,加上一条根茎,最后添上两片叶子,一个简单的底样就成了。穿针拉线照着黑色的痕迹绣花即可,出来的成品也不看是否漂亮,只看针脚是不是齐整,有没有漏针,或者线是否拉平。
会不会绣花不是最重要的,要紧的是缝制的衣物要针脚细密平整,不要跟咸菜似得皱巴的像刚从坛子里捞出来。
杏娘饭食做的好,针线只是平常,做出来的衣裳只能说是中规中矩,没有甚出彩之处。绣花更是不用想,这玩意靠的就是心性,她少时哪里坐的住。
初时青叶信心满满,摩拳擦掌准备大展一番才华,还嫌弃她娘给的布片太小,巴掌大的布头能干什么。恨不得她娘扯匹新布以免浪费了她的心血,新布自然是没有的,杏娘甩了她一个鄙视的眼神,呵呵冷笑两声,嘲讽的意味不言而喻。
青叶不服气,誓要她娘刮目相看,后悔自个的势利短视。
无奈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
这世上怎么会有绣花这种东西?
这一针一针的什么时候是个头,眼都花了,针才走几步,慢吞吞堪比蜗牛。按青叶的想头,恨不能一针就有手指长,三下五除二几下搞定,多省事。
奈何这样做出来的衣裳别说穿了,能不能套上身都是个问题。
青叶生无可恋地抬头,对上同样两眼无神的何竹,两人都如同霜打的茄子——有气无力。瞟一眼旁边的两个小姐姐,眉眼温和,平声静气地穿上拉下,一派沉稳,衬得少女的容颜越发清秀。
两个小的长叹一口气,躲是躲不过的,只听说谁家媳妇子针线活不好,没听过不会做针线的,爹娘都跟着丢人。转动脖子重新埋头,学吧,慢慢学,且还有得熬呢。
当娘的自是不知道女儿的痛苦,就是知道了也不在意,谁小时不是这般过来的,熬习惯就好了。
“嫂子爱吃南瓜藤吗?我家后院菜园的南瓜藤牵的太密了,每天都在割还是长得快,嫂子要是喜欢吃的话,等会儿剪完豆子去割两篮子。”一时说起晚饭的菜肴,杏娘想起这一茬,顺嘴问了一句。
夏天的南瓜藤疯长,枝丫蔓延到大半个菜园,宽大的叶子铺得满地都是。
割掉南瓜藤顶端的一小段嫩茎秆,撕掉带绒毛的表皮,连着小朵的叶子一并清炒。爱吃辣的放两个青椒,南瓜藤嫩绿多汁,清脆爽口,略带苦涩,在炎热的天最是下饭。
有些人专门吃南瓜的花苞,花骨朵里塞了肉隔水蒸,又是一道美味。还有人爱吃花下面的那一段茎秆,这个就比较费事,不易凑成一盘菜。
且割南瓜藤并不影响结果,有一种说法是掐了头南瓜还结的更多呢。
云娘直起腰杆坤一坤,缓一口气,“那就多谢你了,我家人多,吃菜厉害,每顿饭想着方得弄吃食,总不能天天就吃那几样。”
“谁说不是,天热的吃不下饭,不吃肚子饿,提起筷子又没胃口。我每天就着一碗酱菜胡乱扒几口了事,跟完成差事一样。”杏娘胃口这么好的人,到了这个天也如晒干的菜苗失去活力。
云娘轻笑出声,“早起去芝麻田扯了半天草,出一身汗回来,晌午多添了半碗饭。你说人这个东西可真是贱,非要累得气喘吁吁才吃的香,睡得着。我们两口子就是个劳碌命,不干活煮饭的米都少一把,你说说这怎么胖得起来。一家子都是细条条的,不知道的还以为我成天饿着他们。”
一番话说得两人都笑起来,农家少有像镇上那样的富态人,养再多的肉到了割稻谷的时候都得掉一半,瘦的人更是成了麻杆。
故而不那么忙时,家家户户都会弄点好吃食调养身子,就盼着养一点肉扛住收成时的磋磨。
说到酱菜,云娘少不得提一嘴:“早听说你的酱菜手艺好,一直没机会尝试,给我一碗你做的酱吧,我也不白拿你的东西。明儿早上几个丫头打算去扯盐包草,剥一碗跟你换,如何?”
盐包草是一种本地的蒲草,喜长在水边,一长就是一大片。长长的叶子长得比人还高,跟茭白类似,包裹的嫩芯却小得多,只手指长,粗细也如手指大小,称作篙菜或蒲菜。
这个东西鲜嫩脆甜,配黄骨鱼炖汤堪称一绝,鲜得能吞掉舌头,清炒也不遑多让。盐包草长得细密,水底的根茎不易扯断,且蚂蟥也多。更要命的是难剥,一捆盐包草勉强能剥一盘嫩芯,忒费时间。
除了实在闲极无聊的大人会去扯盐包草,也只十来岁的半大少年会干这事,对于吃食,他们永远有着无穷耐心。
杏娘乐不可支,爽快同意:“这我可占便宜了,又来偏嫂子的好吃食。说来我也好久没吃过盐包草芯了,少时吃得多,现在哪还顾得上弄这个。也只嫂子家孩子大了能吃上一口,这玩意平时想不起来也不惦记吃,一说起倒恨不得能立马吃到嘴里。哈哈,我就是个嘴馋的。”
“能吃是福,你的福气哪是旁人能比的。”
两人一顿互捧,其乐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