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写的这两章,实在让我想到《民国投机者》。演讲中的幽默和煽情,还有许以“高官厚禄”,都很有庄继华的风格。
我在初中的时候就想从黄埔起笔,结果写出来的东西模仿痕迹过重、不堪入目。如今年龄翻倍,写文水平比当时是提高不少,但写着写着,又写出民投味儿了,说明长进也不是很多。
这一切的起点,是那部我读了不下二十遍(也许将来还会更多)的《远上寒山》。小秋和建楚之间相互扶持、不离不弃的爱情,真的好悲伤、又很美。
但我觉得小秋和建楚之间的爱情又一丢丢不完美的地方,就是在小秋不明白廖耀湘为什么要跟陈伯达辩论墙报、辩到腰都坏了;小秋也不明白为什么廖耀湘不愿意投诚起义。
这一点点不理解,让我想要补全,想要完成一个男女主角相互理解、伯牙子期、不求同年同月生、但求同年同月死,的爱情。
(P.S. 看过一种说法,说古代的感情大多在同性之间展开(倒不是说一定是发生性的那种感情),而是惺惺相惜,共同的经历,只能在同性之间展开。这样想想,倒也没错。——跑题了,sorry。)
二、女主的野心与“慕强”的冲突
然而,写作实践很快偏离了最初的设想。
我发现,我的女主角不可能只围着男主角转——哪怕他是美国总统也不行(这一点,无疑是我的个人“ego”在作祟)。当两个角色都拥有独立的事业追求时,留给纯粹“谈恋爱”的空间自然就少了。
事业成功和甜蜜恋爱,哪个更“爽”?——都很爽,但如何兼得?
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两个都强(“双强”)的角色的恋爱,也能甜甜蜜蜜吗?坦白说,我很难想象。
这是我的个人xp——我似乎总觉得,如果男主角和女主角一样强,甚至不如女主角强,那他还有什么值得“仰望”的呢?若不值得仰望,又何谈“可爱”呢?
(我也在想,这种xp是否也是社会规训的结果?)
“仰望”意味着什么?
对我而言,它似乎内化为一种追赶、乃至最终超越的动力。我甚至问过ChatGPT:“你认为林安(女主)有一天会比杜聿明还要强吗?”——这想法实在“僭越”。当然,AI的回答是否定的。
这导致我设想中的爱情,常常陷入一个令人不安的轨迹:“仰望 →平视 →超越 →不爱了”。这种结局并非生离死别,而是情感的自然消亡,但这比悲剧更让我感到不美好!
所以总的来说,几乎是:
女主不仰望男主,爱情就不可能好看。爱情好看,女主就得仰望男主。
两个都很蛋疼。
三、 日常生活能产生浪漫吗?
我读第一遍《远上寒山》的时候,非常希望男主是杜聿明,因此写这本书的时候预设的男主也是杜聿明。
可是越了解细节,包括他的练兵训练、三习五除、与关麟征的职场关系(展现出来的情商和体面),越发没办法把他当成一个男主。他只能是一个导师。他不可能因为下属的爱,就也爱她。他的人生非常的儒家。他的容人之量、识人之明、以及在第五军推行制度化的升迁,不能不冲淡了我脑海里关于对他的爱情的幻想,而落实到日常的细节之中。
我常常想,如果真的穿越了,生活会是什么样的?我想应该并没有那么多波澜壮阔、激动愤怒,而是仍然像我们的每一天一样,有时候为了工作烦恼,有时候为了吃到好吃的而开心。那些动人的爱情、生离死别,似乎只能是生活里的点缀——就算再爱,也得吃饭、睡觉、上厕所、写报告吧?
这些事务性的细节,冲淡了所有的浪漫。
真正的浪漫,恐怕只有在激烈的冲突中。比如说,到解放战争时期他们一败涂地之后。毕竟“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打碎给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