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恋上你中文 > 中国远征军优秀参谋小林 > 第90章 访问团

第90章 访问团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穿越战场的旅程

Ann Lin, Times战地专栏

这是一趟漫长的旅程。

当我坐在军机上,望向窗外无尽的夜空时,我意识到,我正在穿越整个战争。

我们从腾冲的机场起飞,那里仍然是飞虎队的基地之一。机库里停着P-40战斗机,机械师们在夜色下争分夺秒地抢修,一群飞行员围着地图,商量着第二天的战术。他们知道自己的任务:起飞,掩护,战斗,然后回来。

有时候,他们回来,有时候,他们不会。

一名飞行员正站在机翼上调整机炮,看到我,冲我扬了扬下巴,笑道:“嘿,Ice,这次又去哪?”

“华盛顿。”我回答。

周围的飞行员纷纷转过头来,有人吹了声口哨,有人咧嘴一笑:“哦?去和那些大人物聊聊?让他们多给我们送点好飞机?”

我笑了笑,没有回答,但他们知道我的意思。

“那你告诉他们,”一个少尉拍了拍自己战机的机身,半是玩笑半是认真地说:“这玩意儿能打得过零式,但前提是它还能飞。”

他们的P-40战机上满是补丁,机炮时不时会卡弹,燃油供应吃紧。可他们还是一次次爬进驾驶舱,冲向战场,几乎从不抱怨。

他们从不质疑命令,他们只是希望,那些坐在办公桌后的人,能理解他们的战斗。

我拍拍他的机翼,点头道:“我会的。”

?

第一站是卡拉奇,基地里依旧忙碌。美国工兵们在修建新的跑道,印度士兵正在操练,英国军官围着地图比划着滇缅公路的方向。

在通讯室的墙上,一张手写的纸条被小心翼翼地贴在那里,上面写着:“有人还在仰光等着我们。”

我问值班的通讯兵这是什么意思,他耸耸肩,说:“半年前,一个英军士兵写下的。他的部队最终撤退了,仰光再也没等到他们回来。但这句话,一直没人撕掉。”

这场战争里,有太多人在等待。有人等援军,有人等归乡,有人等了一整场战役,却什么也没有等到。

我们再次起飞,向西飞去。

在巴格达,我们的飞机在沉睡的城市旁加油。我靠在机舱门口,看着远处沙漠中零星的灯光。一个坐在弹药箱上的英国军官朝我晃了晃手中的烟,打量着我们的军机。

“从哪儿来?”他问。

“中国战区。”

他微微挑眉,似乎有些意外,然后笑道:“你可真是绕了半个世界。”

“你呢?”我反问。

他耸耸肩,指向身后一排整齐的运输机:“从埃及来,我们正把装备送往北非。你知道的——那边的战役更受关注。”

?

下一站是开罗。这座城市与腾冲、巴格达截然不同,这里仍然像个“正常世界”——街头有咖啡馆,人们在市场里讨价还价,战火似乎并未完全吞噬这个地方。

我在市场里绕了一圈,看到几个美军和英军士兵站在摊位前争论着价格,试图用军票换取当地食物,一个埃及商贩固执地用手势比划着自己的要价。

他们没有端着枪,没有蹲在战壕里等援军,他们在讨价还价。

战争或许无情,但它无法摧毁一切。即使在这场全球战火中,仍然有人为了晚餐的价格争执不休。

我买了一小包干果,回到基地,一个年轻的美军军官看到后,笑着问:“打算带去华盛顿?”

我摇摇头:“不,我只是想提醒自己,世界上还有这样的东西。”

在开罗的美军基地,我遇到了一群刚刚结束任务的B-24机组成员,他们正靠在机库旁抽烟。

“从哪儿来?”我问。

“澳大利亚,”一个飞行员回答,“但不久后,可能要往南太平洋走。”

“瓜岛?”

他点点头,吐出一口烟,“听说那边打得比地狱还惨,我们的海军在拼命死守。”

另一个飞行员哼了一声:“这场仗到处都缺人,缺飞机,缺燃油,缺一切。”他看了看我,“你们那边怎么样?”

“一样。”我轻声道。

?

在厄立特里亚,我们降落在英军基地,这里是跨越大西洋前的最后一站。跑道上,一队机械师正围着一架“飓风”战斗机,检查它弹痕累累的机身。

一个英军机修兵提着工具箱经过我身边,看到我的军装时顿了一下,问道:“你是从远东来的?”

“是的。”

他看了我一眼,低声问:“那边战况怎么样?”

我没有立刻回答,而是反问:“你们的战况呢?”

他露出一丝笑意,指了指那架战机:“它活着回来,我们的兄弟也活着回来——这就是好战况。”

我点点头,没有再说什么。

我想,我们所有战区的士兵,衡量战况的方式都是一样的——不是地图上的红蓝箭头,而是有多少人活着回来。

?

抵达华盛顿的人

在厄立特里亚的基地,我终于追上了宋美龄的航班。

她刚刚抵达,身穿深色外套,神态镇定而优雅。随行的人员正在安排下一段行程,而她正与几名美军军官交谈,语气温和坚定,仿佛她不是一个人在为国家争取支持,而是在为每一位仍然战斗的人争取时间。

当她看到我时,露出一丝微笑:“林安,你终于赶上了。”

我立正敬礼,她轻轻摆手,示意我放松。

“走吧,”她说,“我们在华盛顿有很多话要说。”

飞机的引擎开始轰鸣,舱门在我们身后关闭。我望向窗外,战火仍在燃烧,而我们,正穿越它的中心,去向那些决定未来的人传递前线的声音。

———————

林安放下笔,这一期的专栏写的是她的旅程,也算是为访美造势。她越来越觉得自己漂浮在半空,虽然每天辗转各地,事务上的忙碌填满了时间,但情感上却像是被掏空了。

在前线时,每一天都是紧绷的,生死一线,战友的牺牲、部队的调动,甚至能坐下来吃一顿饭都成了奢侈的幸福。那时候,她觉得自己是真正活着的。

可现在,日复一日地处理报告,连写文章都要顾及政治立场,甚至得适当地拍宋美龄的马屁——她倒不是觉得不该拍,只是总觉得少了点最初的纯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