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嘉陵江的夜风翻卷着黑暗,吹拂着沉沉的夜色。而在这片夜色之下,蒋的目光幽深如海,心中那股沉痛与耻辱,并没有完全消散,但至少——他知道,在这个国家里,依然有人愿意为了它的尊严,而毫无畏惧地站出来。
那时候看起来的鲁莽,现在成了勇敢。
她做了他当时不能做、不便做的事,她的愤怒和他此刻的愤怒是一样的。
她不只是忠诚,而是天生站在他的立场上,甚至在所有人都不敢说话的时候,她已经在做他想做的事。这种程度的忠诚和勇敢,在他身边都不多见。
他缓缓放下手中的文件,“她现在是什么职位?”
戴笠立刻答道:“她在前线因战功被恢复上尉军衔,前两日杜聿明司令提拔她为前线空中指挥官少校连长。”
蒋的目光重新落在桌上的文件上,手指缓缓地沿着封皮划过,沉思片刻,忽然淡淡地问道:“她的调职处分,是谁下的?”
戴笠答道:“当时是杜司令以‘影响中美关系’为由,将她从翻译岗位撤下。后来史迪威见到前线空中指挥战术有用,她也培训了二十多个学员,就恢复了她的军衔。”
蒋闻言,微微挑眉,目光闪过一丝冷意,语气淡淡的:“哦?史迪威恢复的?”
戴笠点头:“是,史迪威最终还是让她回到了军中。但当时她已转至前线,不再担任翻译,而是作为空地联络官参与指挥。”
蒋轻轻冷笑了一声,眼神锋锐:“反复无常。”
他缓缓道:“她被撤职,是杜聿明的决定,可她的军衔,却是史迪威给她恢复的……那杜聿明,是不是该补个态度?”
戴笠闻言,微微一顿,随即低声道:“杜司令前日已擢升她为少校。”
蒋思忖片刻,缓缓道:“少校已提,那就再进一级——升她为中校。”
戴笠这回着实愣了一下,抬眼看向蒋。他本以为委员长只是想让林安的军衔名正言顺,但没想到竟直接跳了两级。这在国军体系里,虽非绝无仅有,但也极其罕见,尤其是对一个并未统兵作战的军官而言。
他思索了一瞬,低声提醒道:“委员长,这晋升速度……是否会引起其他人议论?”
蒋的目光沉静如水,似乎早有定见,语调依旧不疾不徐:“现在,美方点名要见她,而她的军衔,居然还是史迪威恢复的。”他微微一哼,冷淡地道,“难道要让美国人以为,她的地位,是靠史迪威的赏识才得来的?”
戴笠听得心头微震,瞬间明白了委员长的深意。
蒋继续道:“美国人既然看中了她,我们就要让他们知道,她是中国军队自己认可的,不是靠一个被撤换的美国将军来抬举的。”
他顿了顿,目光深沉:“再说,她是个福星。若非她提及,史迪威的阴谋恐怕还要晚些发现,思之令人后怕。”
他缓缓道:“此事不必多议。”
他轻轻敲了敲桌面,淡然道:“拟嘉奖令。”
“林安中校,刚毅果敢,不畏强权,于战场指挥空地协同,功勋卓著;于外交风波,直言卫国,捍军尊严。是以嘉奖,以励军心。”
戴笠垂眸,沉声道:“是。”
林安接到嘉奖令,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又读了两遍,隐约觉得与今日见诸报端的“史迪威回国述职,魏德迈接任中国战区总参谋长”有关——难道,当日顶撞史迪威,还成了一件功劳了?
她的思绪回到了那一天。那个沉闷的会议室里,史迪威的目光冰冷,空气仿佛凝滞,每个人的表情都微妙地变了颜色。她知道自己的话刺耳,也知道自己不该说,可她还是说了——如果当时选择沉默,她怕自己会活活憋死。
只是随心任性的她,一时又有些感慨。她还是那个她,可世事却忽然翻转,对与错、荣与辱,竟如此轻易地互换了位置。
昨日的鲁莽,成了今日的勇敢;昨日的“破坏规矩”,成了今日的维护尊严。谁又能说得清。
受奖也好,受过也罢,她还是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