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
公孙学给我讲了这么个事:
其实这么多年以来,他一直在寻找姚老爷子——也就是知名作家西州狂客。
当年公孙学带着“肾好”北上京城时结识了姚钦1.0,俩人一见如故,迅速发展成了狗友关系。也正是在此期间,公孙学偶然听说了西州狂客的大名——市面上各种题材的小说话本五花八门,杜撰武林轶事的更是不计其数,可真能脱颖而出的唯有西州狂客的大作,甚至就连当朝宁王殿下都心甘情愿地拜倒在西州狂客的墨笔之下,每每见其新作,必定如痴如醉,几近癫狂。
出于好奇,公孙学也跟风买了几本浅看一下,结果大吃一惊——这位西州狂客笔下的江湖传说和他师父留下的手稿中记载的江湖人士外传雷同极多。经公孙学考证,西州狂客的处女作发表时他师父就已经不知去向,如果不是他师父曾经把手稿送给了他,那么只有一个可能,即他师父本人就是西州狂客。
打那之后公孙学就开始侦查西州狂客的真实身份,只可惜折腾一溜十三招,一点儿靠谱的线索都没扒出来。不过幸运的是,对西州狂客感兴趣的人不止他一个,其中大部分人都默认一个说法——西州狂客就是十五年前大败宋瞻,然后隐退避世的天下第一高手,独孤孤独。
除此以外,还有传闻说当年珠峰论剑之后独孤孤独因欣赏宋瞻的人格魅力,将武学秘笈《菜花宝典》慷慨相赠,而在宋瞻去世之后,那《菜花宝典》也不翼而飞。再然后就产生了不同的故事版本,有的说这些年来独孤孤独一直在暗中寻找宝典,有的说宝典已经重新回到独孤孤独手里,到下一届珠峰论剑之时,独孤孤独将携宝典重现江湖。
这流言传得有鼻子有眼,以至于公孙学也跟着将信将疑——他师父和独孤孤独最后一次出现的时间都是在上次珠峰论剑那年,仅从时间线判断无法排除他俩就是同一个人的可能。但是呢,独孤孤独是一个实打实的剑客,而他师父横看竖看都是个文弱书生,他会文章,会医术,唯独不像会武之人。
就这样,“师父”、“独孤孤独”、“西州狂客”三个模糊不清的人影和各路传言掺和在了一块儿,没完没了地在公孙学的脑子里搅拌摇匀反复循环,直到公孙学快要被扯成三等分时,转机姗姗来迟——
停笔已久的西州狂客突然出版了新作《品花宝剑》。
(56)
“所以这《品花宝剑》到底有啥猫腻?”
公孙学给我回顾的陈年旧事我勉强听懂了个大概意思,不过要是想一板一眼地捋明白那也得是后话,当务之急是我们老姚家的生死存亡还有我和柳岸的爱情考验。
“令尊在《品花宝剑》里几乎是明示了自己就是独孤孤独,并且承认当年珠峰论剑之后他亲手把《菜花宝典》交给了宋将军。十四年前宋将军战死,从那之后宝典开始失传……直到他潜入了北厂官署,宝典才重见天日。”公孙学的语气异常严肃,“虽说以西州狂客的名望,《品花宝剑》一旦发行势必会掀起风波,但是此事说到底无凭无据,不至于在短短几天内就能闹得满城风雨……”
我的cpu这回是彻底干废了:“老公孙,你兄弟我不是啥聪明人,这里除了咱俩就是一匹马,时间紧任务重我建议你还是有话直说比较好。”
公孙学没再跟我兜圈子:“那我就直说了——第一,令尊的话本绝非一朝一夕之间仓促写就,此事应当是蓄谋已久;第二,《品花宝剑》风靡京城,背后势必有人推波助澜;第三,‘品花宝剑’,应当是剑指长公主。”
“……”
呵,别以为分点作答我就能听得懂。
“长公主此番回京,不只是为了给皇帝祝寿——这事不知道不怪你,”公孙学继续解释,“有确切消息,前不久,《菜花宝典》已经落入长公主手中。”
“落就落呗,这事跟我爹有啥关系?”
“《菜花宝典》是多少人恨不得豁出命来抢的绝世秘笈,消息走漏之后有人闻讯暗中追来,长公主的动作但凡慢一步,这江湖上少不了你死我活。”公孙学停顿了一下,话题重新拐回到了姚老爷子身上,“这个节骨眼儿令尊把《品花宝剑》抛出来,只会让京城的乱子闹得更大。”
我顺着公孙学提供的思路捋了捋——姚老爷子以发表小说的形式把《菜花宝典》途经宋瞻最终送达北厂的新闻送上了热搜高位,而北厂又是由长公主本人实际控股,这样一来,想要得到宝典的江湖人士跟长公主之间的矛盾就成了足月的娃,随时都会冒头。
偏偏又赶巧的是,这宝典又的的确确是在长公主手里——不过不是像老爷子写的那样,打一开始就是摆在北厂里头,而是长公主刚刚拿到手的,充其量也就刚焐热乎。
我顿时觉得细思极恐:“照你这么说,那我爹这是跟长公主杠上了?可是我家跟她没仇没怨的不应该啊,难不成……姚老爷子他想造反?”
我嘞个亲娘,这事搁古代可是要九族消消乐的啊!就冲我和老爷子这亲子关系,一旦东窗事发我上法场都不用排号,直接走vip通道,刀下留人闪避率99%。
你说说都一大把年纪的人了瞎折腾个啥劲?有啥想不开的非得晚节弃保?
“下个月就是天子寿诞,如果我没猜错的话,令尊本来计划在寿诞前夕行动,”公孙学无形中自带柯南bgm,“届时八方来朝,势必掀起腥风血雨——只不过长公主得到宝典之事事发突然,令尊决定顺水推舟,提前动手。”
我一下子有了战争一触即发的紧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