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恋上你中文 > 直播剧透使太宗无力逃脱 > 第10章 元贞科举

第10章 元贞科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乌东南部竟还有矿藏,非常合适为我大梁所用啊,”礼部尚书邹顺捋捋自己打理得光洁顺滑的胡子,充分发挥拿来主义,“还有那个贪官抓点证据出来,直接免费劳役如何?包他洗心革面,从此再不敢伸手。”

本来大梁就缺劳动力,这下现成的可奴役有用垃圾就在眼前,承明帝怎么会放过呢?自然要他把吞下去的以十倍偿还回来,短短几十年劳役而已,至少命还在啊!

承明帝:朕实在太仁慈了,还给了他们赎罪的机会(擦去眼角不存在的眼泪)。

“邹顺,善,实在太善了,就按你说的办,”承明帝拍拍邹顺的肩膀,不愧是他的老伙计,就是懂他心思,矿藏他要可持续,免费劳役他也要可持续,贪官无穷尽矣,劳役也无穷尽矣,“这事儿一会儿在详谈。”

仲永之/萧暄(未来的师生同频):他们不愧是既要又要的典范啊!(咏叹调)

礼部侍郎(不安):他们是不是在点我,不可能,绝对不可能(升天)。

三皇子感觉六弟好像什么都知道一样,跟现在只能说两模两样,真的好想跟未来的光启帝切磋啊!慕强批三皇子星星眼,小六快快长大,三哥已经磨拳擦掌准备擂台战了。

萧暄突然打了个喷嚏,是谁在念叨他,怕不是想要加害于他。一定是父皇或者便宜兄长,纯是闲的,一堆麻烦事儿还不去解决,建议把多余的力气用在弄死不稳定因素上。

【这边光启帝已经成功忽悠了乌东知府,现在转到戾帝的视角,大家期待的元贞科举舞弊案即将拉开帷幕,而后光启帝就要趁戾帝焦头烂额之际溜到江南了,江南水灾也要真相大白了】

【此次科举舞弊案件固然有主考官试题泄露的巨大问题,我们更应着眼的是背后利益集团酝酿的阴谋。前朝利益既得者一朝失势,新朝利益分配也有部分不满,小明作为开国君主的自身威望足以弹压下一切不满】

【而戾帝虽有诏书在手,但朝野颇有微词,质疑他的即位合法性。并且他不自带军权,全靠诏书和重要大臣的承认,甚至正值此时先帝的三位权威大臣离开,就直接导致他的法统承认度不足,权威性下降】

【戾帝采取激进的措施以此号令朝堂,若放在王朝中期也许会如他意,但现在是兵权和皇位稳定直接挂钩的大梁,没有足够的权威是不能成事的。所以他直接发疯,搅得朝廷天下不得安宁,封建社会等级制度森严,暂时无人敢明面上与他唱反调,但他们可以背地里搅动是非啊】

【元贞科举舞弊案就这样应运而生,背后是他们想要逐步削弱皇权的野心,告诉读书人朝廷不可信,连科举如此重大的事件都能出错,可想而知朝廷内存在的各种纰漏】

【更别说戾帝在发生科举舞弊后的处理,“君为金惑,然置舞弊于不顾,”将科举舞弊的大案就这样放置play了。他们冒如此风险在科举舞弊中出现,既可能削弱皇权也可能丧其身】

【戾帝直接全部忽略,看到钱就满意了,就一点钱便可保其身,何乐而不为?恭喜他成功为了眼前的利益丢掉了皇帝的部分威严,至少在士人中他算是臭不可闻了】

【他跟他爹差得太远了,人家掌握兵权闯入乾宫时,“所过处皆诚心跪伏,”之前耀武扬威搬弄是非的直接被他一剑穿心,是谓“天子剑斩狂徒”,然后全部都行跪拜大礼,大气不敢出,是谓“孽者百余人,头磕于地,畏则屏息,不敢视帝。”】

[史官也太敢写了,连“为金所惑”都写下来了]

[丞相、太傅、礼部尚书:谁愿意给你背书(臣不愿)]

[戾帝见钱眼开,所有不合理处都会被他的欲望所掩盖,没见过这样的奇葩皇帝]

[乾贵族好像已经对小明有ptsd了,一看到小明就跪,实属是当时场面太疯狂,一剑把人串在剑上刺进柱子里,血直接喷到他们脸上,小明更是一身染得深红,然后冷冷地盯向他们,好像在说,“下一个是谁?”]

[疯子小明,谁敢上前(梁太祖染血画像)]

[……]

承明帝现在真的很想笑,乾朝贵族们几十年了,怎么还是这么个德性,动不动行跪拜大礼。原来是害怕啊!朕还是极有威慑力的嘛,要不哪次再拿着天子剑挥挥,说不定就全跪下了。

“陛下,那群祸害还真吃这一套,我大梁也不是不可以让其惧怕一下,”邹顺感觉有戏,再欣赏一下贵族们的表演,最好这次是三跪九叩之礼,届时再让老李到处宣扬一下。

邹顺os:再搅弄风雨试试,都已经有了笑炳经历,还要来一次(乐于助人)。

“不可,不能将我大梁拉低至他们那一档次,不过是一群臭虫罢,”承明帝摆出一副不与宵小计较的模样,实际上偷摸摸瞄面色没有丝毫变化的礼部侍郎。

承明帝:嘿!这家伙还挺能装,看你能装到什么时候!

礼部侍郎看似万事不过心,实则已经慌了。他维持着淡然的微笑,浑然不知自己已然暴露,只要老皇帝一死,这天下照样要归乾朝旧人掌管,就算仍惧怕皇帝又如何。

礼部侍郎:众人皆醉我独醒。

【元贞二年,在吏部尚书和工部尚书的联合谏言下,帝再启科举,定于六月初旬殿试】

【元贞二年大朝会,朝野议论纷纷,自承明三十六年至今,已有一年多未科举取士,朝廷仍空有官位,一人领数职成常态】

【朝会结束后,几位官员聚在一起,“长久如此下去如何是好?”一人突然叹息】

【“根本无人提及此事,我看还是算了,之前不也是无人谏言”】

【“仲大人,这是准备去上言了?我也来祝您一臂之力罢,”新任工部尚书姚瞬见仲永之一人独往偏殿去,立刻叫住他,提议一同前去,保不齐就谏言成功了】

【“你是……当年常青的副手?”仲永之有些错愕,在他记忆中,这个姚瞬是个长袖善舞,走哪儿都有一群人围着的人,但他早年也曾是有名的政绩斐然者,不过,都已成为从前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