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7日下午,沈阳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座无虚席。
更衣室内弥漫着紧张的气息,马克斯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仔细系好鞋带,调整好护腿板,然后闭上眼睛,进行赛前的最后冥想。
他能听到队友们的低声交谈,工作人员忙碌的脚步声,以及球场上传来的欢呼声。
“先生们,集合!”埃尔茨教练的声音打破了室内的沉闷。队员们围成一圈,将目光聚焦在教练身上。
教练环视着每一位队员:“巴西队确实技术精湛,但他们同样有弱点。高位逼抢会让他们不舒服,中路的空间可以多加利用。”
“弗朗茨。”他面向新入队的前锋,“你的跑位和传球是关键,但最后还需要看你的终结能力。”
“埃伯特、赫迪拉,你们注意保持边路的活跃性。”
“克罗斯、德贾加、卡斯特罗,控制节奏,不要被带跑。”
“小伙子们。”他最后看向球队的后防线,“保持紧凑,特别注意罗纳尔迪尼奥和帕托的跑位。”
上场前,教练伸出手,队员们的手也随之一一覆上:“为了德国!”
“为了德国!”更衣室里回荡起整齐的呼喊。
***
赛前热身结束,双方首发球员列队进场。
裁判哨声响起,比赛正式开始。
巴西教练邓加排出了由队长罗纳尔迪尼奥和迭戈、帕托组成的前场进攻三叉戟,但刚开场后,巴西队配合明显比较生疏,场上优势并不明显。
开场仅两分钟,巴西中场赫尔纳内斯就对德贾加进行犯规,领到全场第一张黄牌。
但获得球权的罗纳尔迪尼奥在右路以一连串花式过人技巧巧妙地过掉了上前阻拦的胡梅尔斯和奥戈,又戏耍了补位的博阿滕,但最后一脚射门被诺伊尔稳稳抱住。
德国队在第8分钟获得了一次有威胁的进攻机会,克罗斯直传禁区前沿,马克斯接球转身,一个小角度低射,只可惜射门被巴西门将扑出。
“保持耐心!控制节奏!”场边的埃尔茨教练大声地指挥。
第32分钟,巴西队断球后发起快速反击,迭戈中路分边,拉菲尼亚右侧传中,帕托大力抽射却被诺伊尔扑出,马塞洛在后点插上补射,越过诺伊尔的指尖坠入球网。
“巴西队1-0德国队,这位年仅20岁的小将,为巴西队取得了在奥运会赛场上的第一粒进球!”
德国队的门将诺伊尔在怒吼后防线——他们刚刚注意力都在帕托身上,漏掉了前插的马塞洛。
被进球的德国队没有慌乱,而是加强了中场控制。
马克斯开始更多地回撤接应,为边路队友创造空间。这一调整也逐渐发挥出效果,德国队的进攻越来越具威胁性。
半场结束之前,德国队终于抓住了一次机会。诺伊尔在后场发出长传,克罗斯接球后分给埃伯特,后者突破后传中,球经过一系列混战后落到禁区内的马克斯脚下。
面对巴西队紧逼而来的防守,马克斯冷静地做了一个假动作,晃过防守球员后抬脚——
“弗朗茨——球进了!德国队在上半场的补时阶段抓住了机会,扳平比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