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动起来,才看出她病得只剩一把枯骨,勉强敷着层皮,再薄的纱披在身上都显得又重又厚。
行一步就咳一声,掩面呕出半口血来。
那血汇进他们脚下,竟像是雨滴落进汪洋里一样不显眼。柳五六又行了几步,渐渐低下身去,倒进花丛去了。
哪里来的花呢?
那燕子纸鸢支在花外,纸面上涂过蜡,一点儿也浸不湿。
血珠自行聚起来,绕开那些金银压过的线,有方有圆,像是把燕子的形貌又描了一遍。
燕子的眼睛瞧着沈厌卿,问他:
走呀!你怎么还停在这里?
一直站在原地,怎么能行呢?
花也催他,花瓣堆癫狂一样涨起来,淹过来,没了他的顶。
再睁眼,他站在长奉山上。
佛门的地方清净的很。没有花,没有血,当然也不曾有过燕子。
沈厌卿按着腰上的剑,往前走。
这皇家寺院中的唯一一个僧人从门后转出来迎他——周夷没剃光头发,却用一条黑布蒙着眼。
到这种时候,他倒一点儿架子也没有了,没骨头似的倚着门框,朝新帝师笑:
“进来呀,十七。”
“我的主子死了,眼睛也瞎了,有什么理由害你呢?怎么害你呢?”
“你尽可以搜一搜,这明光寺里,连个带尖儿的东西都没有。”
沈厌卿听见自己平静回道:
“沈某只是来了结旧因果,旁的事情并不关心。”
二十二贴近他耳边,沉声道:
“帝师,迟则生变……”
沈厌卿却跨过门槛,大步往里走去。
周夷见他不动手,“嘿”了一声,跟在他后面:
“犹豫什么呢?你是这种人?”
“不过,既然你让我多说两句,我可就问想问的了?
沈厌卿不答。
周夷揣起手,晃了晃。虽然目不能视,他走在院里却一点也不受妨碍,熟练得像是摸过了万次千次。
山路很长,他们一步步走了许久,沈厌卿从未停过,也不回头。
“我们都很好奇,你是怎么处理掉明九的?那小子比鬼都精,习武也习得好,是个扎手的点子呀——”
“啧啧啧,往日里你都装窝囊,护着你那主子,竟是为了最后一鸣惊人。”
“沈十七,看不出呀看不出。”
回应他的只有山涧中的鸟鸣。
周夷闲散惯了,要伸手拍拍师弟的肩,被二十二持刃瞪了回去。
沈厌卿只抬脚跨过正殿的门槛。香烧得太多,熏得他头疼。
他仰头,努力穿过那些缭绕的烟看清佛像的脸。
有风吹进来,勾着冲着,吹散了些。
沈厌卿微微一怔。
“怎样啊?像吗?”
周夷洋洋得意。
沈厌卿叹一口气,慢慢把剑抽出来。大皇子的旧门客避也不避,仍龇着牙笑。
“圣人践祚,乃是天命所归。”
“沈某一介微尘,又怎敢居功?”
“明师兄……人能如何死呢?也就是这样罢了。”
帝师倏然出剑,长袖飞起,利锋穿过周夷的心脏。
剑尖从背后破出,带出一道细细的血,洒在地上。
周夷正脸对着他,抬手摸了摸剑身,于是手上又多出几道沁着血的划痕。
可以想见的是,若是眼球尚在,这人的眼睛一定和往日一样亮的很。
生命正飞速流逝着,周夷几乎要扒着帝师的剑才勉强站得稳。
“咳咳……你真下得去手杀他?真的?”
沈厌卿冷声回道:
“我竟不知,他与你有什么不同?”
周夷搓了搓指间的血:
“按说……我不该……唔!不该多言,但……”
他没能说完这句话。沈厌卿抽了剑,任他倒下去了。
血晕开来。二十二习惯性要上去收拾,沈厌卿却摇摇头:
“尸身寻个地方烧了,旁的就这么放着。”
“?”
帝师闭一闭眼:
“陛下三旬后要上长奉山。”
就留给姜孚看,让他看看自己敬爱了许多年的老师究竟是个什么东西。
帝师信手抹了把剑,甩去血珠,收回鞘中。
他跨出门去,背后的佛像上正是姜齐的面孔。
这最能代表着同胞间悌爱的大皇子注视着沈十七,无声地送着刚杀尽最后一个兄弟的人。
沈厌卿被日光刺的眩晕,低下头,咳了几声。他心里一点也没有愧疚或是悲恸,只有种完成了一切的轻快。
他忽然停住,因为前面出现了个影子。
那人很高,腰间挂着一块水蓝色的玉佩,使他不必抬头也能认出是谁。
于是他仍低着目光,看向石缝里的新草。
“师兄。”
那人语气很沉,听起来心情并不好。沈厌卿却一点也不怕了,他知道死人是不能把他怎样的。
“——你为什么说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