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内小桥流水。
三小姐名为李锦兰,比二公子小两岁,他们到时,正在自己院子中看书。
从篱笆矮墙看到外面一行人,她放下手中书,迎了上来,含笑招呼:“箫家哥哥可算来了,我二哥一早便眼巴巴去守着,可算把你们盼来了。”
二公子笑起来:“我这不是着急吗?对了,这是慕风家的表妹,与他一同过来玩耍的。”
箫慕风并未进去,在院门前将灵汐放下来,朝李锦兰点头示意,示意灵汐跟着她:“伺候的人随后便到,我表妹第一次出门,有劳照顾。”
将人托付好,转身便走。
二公子跟在他身后离开,见他不开口,抱怨道:“我妹妹也是一早上等着你了,怎的话都不多说一句。”
“李锦川,你真是越来越像个小姑娘了。”
“箫慕风!你说谁是小姑娘!”
“你。”
李锦川气绝。
李锦兰望着门外,离开的两人吵吵闹闹,头也不回,等不见了踪影,才收回目光,无奈摇了摇头,牵起灵汐的手:“不用管他们,我带妹妹去休息吧。”
灵汐跟着她走,强忍住打哈欠的冲动,乖巧道谢:“谢谢姐姐。”
李锦兰扑哧一声笑了。
又觉得不妥,忙解释道:“不是笑你,只是想起我第一次见你表哥,他跟我二哥打了一架,只为了争谁是哥哥。”
灵汐被勾起好奇心:“谁赢了?”
李锦兰笑起来:“谁也没赢,我看着害怕,偷偷跑去找父亲,将他二人拦下了,直到现在,我都只能叫箫哥哥,不敢叫大哥。”
“我母亲与你舅母最是要好,常说起你,我还以为,你多少像你表哥,见面了要打一架才会叫姐姐呢!”
灵汐满头黑线。
李锦兰已经将她带至内室,唤人打来热水,见她表情,没忍住伸手戳了戳她的脸,笑道:“跟你开玩笑呢!洗漱一下先歇着,明日我再陪你好好说话。”
灵汐拒绝了旁边人的帮忙,自己洗脸洗手,她从能自己动手就再没让人帮忙过,闻言一愣:“表哥说,我们今日就回去。”
李锦兰怔了怔,她知道箫哥哥可是在家里被关得狠了,一个冬日都没出来过,好不容易能出来,不玩够了,如何肯甘心回去:“许是你表哥晚些送你一人回去?”
两人四目相对,灵汐突然想明白了,怪不得舅母说什么一定要带上她才能出来,原来早就知道大表哥的德性了。
怪不得,箫慕风从早上开始就兴奋得不像话。
李锦兰看小姑娘一脸郁闷的表情,大概猜到了什么,劝道:“妹妹难得出门,先玩几日,若是实在想家,我亲自送妹妹回家可好?”
话是这么说,但我怎么觉得你偏袒他呢?
灵汐睡了一个时辰便醒了。
兰姑和清梅在她睡着时候便到了。
睡醒时,清梅在床边做着绣活,听到动静,连忙上前帮她换衣服。
灵汐问清梅:“你知道我们要在外面待几天吗?”
清梅摇了摇头:“大公子只是让人传话,说小姐第一次出门,多备些东西,万一用得上,我们到了这便才知道要小住几日,许多东西不齐,兰姑已经让人回去取了。”
又安慰灵汐:“小姐放心,只半日的路程,很快的,不会缺了什么。”
你们接受的真快。
灵汐没好气:“让人跟舅母说一声,我也想在外面多玩几日,切勿挂念。”
清梅一拍额头,恍然大悟:“忘记让人送信给夫人了!”
赶忙跑出去找兰姑。
灵汐仰天长叹。
整个庄子不大,公子们都住在前院,内院只住了李锦兰和灵汐两位女眷,因为李锦兰喜静,后院伺候的人都在各个角落候着,不叫不出现。
李锦兰今日换了一身淡青色罗裙,简单绾起的乌发上簪了几只白玉簪子,整个人亭亭玉立,简单素雅,正舀水浇花,见灵汐过来,笑着招呼:“妹妹起得好早。”
篱笆上缠着细细的嫩绿色藤蔓,结了细细的花苞,米粒大小,也不知道是什么花。
灵汐下意识看了看快到日中的太阳,诚实道:“不早了。”
李锦兰笑起来,将水瓢放下,觉得这小姑娘好生有趣。
她笑道:“不用管你表哥,他们几个一大早便出去野了,我待会儿要绣些东西,你是陪着我呢,还是自己玩。”
灵汐不太想动:“我陪着姐姐吧。”
窗下已经放了一架绣绷,李锦兰让人放了一张摇椅在旁边,吩咐上了几碟点心,这才在绣架前坐了下来。
灵汐坐在摇椅上,看着她将一股线劈开,又分成更细的线,忍不住问道:“怎么不让人帮你啊?”
李锦兰手指轻捻,细细分着绣线,一分为二的线,又劈开,分成更细的线:“我也是打发时间,索性便自己来了。”
灵汐便在一旁安静看着。
分完线,李锦兰松了口气,身边的小姑娘安安静静的,许久不说话,她转头一看,小姑娘正趴在摇椅上,睁着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看着她。
李锦兰又想笑了,她从小便比同龄人稳重,平日里并不喜欢小孩,嫌他们闹腾,却看到这箫家的小姑娘便心情极好:“不用担心扰着我,我是绣来玩的,想说什么便同我说。”
灵汐不无聊,她看得挺入神的,但是对方一副不说话就是委屈的样子,她只好想了想,开口问道:“姐姐好像挺无聊的,那为什么来这里?”
李锦兰将手一放,叹道:“还不是京中那位活菩萨闹的。”
见灵汐一脸不解,她恍然道:“我忘了你不出门了,应该不知道这事。”
二月时候大雪,京中富贵人家皆是诗情画意,许多寻常人却糟了难,被雪压塌了房顶,一家老小都冻饿交加。
天子脚下,京畿重地,官府自然不会坐视不管,当即派兵救人,京中那些高门大户也纷纷解囊,各处施粥赈灾。
“别人家都是管事下人去做,偏姚家不要脸,竟派了家里嫡出的大小姐去街头施粥!一时名声躁起,见过的百姓也不知是谁认了出来,一传十,十传百,京中人人都在夸赞姚家小姐慈悲心肠,是在世活菩萨。”
李锦兰想着京中最近的流言蜚语,心累:“你说,每家都在做的事,最后偏偏名声都落在了姚家,连陛下都下旨嘉奖姚相教女有方,堪当表率,引得京中那些人争相效仿,恨不得让自家也能得此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