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宏偷偷瞄了其余二人一眼:“太后,魏王还没来,要不要等等他?”
“不用了,开始吧。”
褚祯明呈上奏折:“河中几个州上书朝廷,请求拨粮二十万石,用于赈济灾民和播种的种子粮。”
“种子粮?”她合上奏折抬起头:“这都四月中了,还没有播种?本宫记得,河中去年大旱,几乎颗粒无收,今年若再误了农时,叫百姓秋冬怎么办?”
“正是去年大旱,朝廷又拨不下粮,河东不得已才动用了种子粮,本想着今年……”
“朝廷拨不下粮?”褚云兮敏锐地捕捉到了关键。
褚祯明眼眸闪了闪:“太后忘了?去年魏王逼户部硬生生掏出稻米十万石,豆料五万石,草料十五万石,白银四十五万两,内库还给他补了三十三万两……”
听父亲提起旧事,她便知道他又在借题发挥:“那是朔方的将士们应得的,先议眼下的事。”
然而话音刚落,门口便传来一句:“国公记性真好。”听着阴阳怪气,众人纷纷看过去,却是陵渊迈着步子走进来。
他方才在外面听到她帮自己说话,心情大好:“太后,恕臣来迟。”
不等褚云兮发话,褚祯明便站出来:“魏王殿下未免也太不将太后放在眼里,说是巳时到,太后已经在此等了小半个时辰,大家都来了,却独独不见魏王的身影。”
她一听便知自己又成了父亲手里的刀子,明面上维护她,实则是借她来打压陵渊,本以为陵渊会像往常一样开口争辩,没想到他没有做任何解释,直接跪了下来:“请太后见谅。”
他身子几乎完全弓在地上,从她的角度看不到他脸上任何一丝表情,不知为何,她总觉得他这么爽快地认错,并不是为迟来的事。
“起来吧。”当着崔宏和孙耀,她不好苛责:“方才说到哪了,继续吧。”
“是……”褚祯明接着说:“原本二十万石不是什么大事,挤一挤也是有的,但若别的地方也有样学样,擅自动用种子粮,来年只管伸手向朝廷要,这以后……怕是不好收拢。”
“话是如此。”孙耀捋了捋胡子:“百姓如今张嘴等着吃饭,地里等着播种,朝廷总不能不管。”
“不是不管。”褚祯明叹了口气:“年前朝廷就下令庆州、崇州各借五万石给河中,开了年由朝廷补上,但二州推说并无余粮,迟迟不动,这才拖到了现在这个境地。”
褚云兮听着不由头疼起来,又是一本烂账:“按说,庆、崇二州不至于拿不出这么点粮食。”
说罢,底下的人都默契地低下了头,她隐隐觉得有些不对劲,正疑惑间,只见陵渊暗暗朝自己使了个眼色。
“这样东支西借,终归不是办法,太后娘娘说得对,再耽搁下去,误了耕种,今年会更难,所以,臣提议,由户部下拨二十万石速速运往河中,以解燃眉之急。”
崔宏难得这样果断,陵渊附议:“本王也是这个意思,不知国公大人、孙太傅可有异议?”
孙耀在这种事上一向不肯多花心思,自然没有异议,褚祯明说:“臣倒是没有异议,只是还有一事……”
“去年并非大荒年,年底收上来的赋税却大幅减少,尤以尹南减产最为严重,去年早些时候先帝曾说要巡视尹南,令都发到各州去了,最终却未能成行,臣的意思是,陛下与太后今年不如到尹南走上一遭,好看看各地的情况。”
她心知父亲说得在理,天子巡狩自古有之,可是陵灏年岁尚小,怕他一路舟车劳顿身体吃不消,便有些犹豫。
没想到孙耀却深表赞同:“此事老臣记得,先帝曾计划带上二皇子,也就是陛下同去,太1祖在位时五岁一巡狩,巡视东南西北四方,之后便沿袭祖制。”
“陛下虽然年岁小,若能从中体察民情,对往后施政也有好处。”
话说到这个份上,她也不好再说什么,看了一圈:“那便请国公和魏王共同筹划此事。”
众人纷纷退下,陵渊特地磨蹭了一番,留在最后。
“魏王还有旁的事?”她看着阶下的人,想起方才提起庆、崇二州时,他朝自己使眼色,定是有话要说。
陵渊没有立马开口,而是望了她身边的刘元一眼,刘元是个有眼力界儿的,立马会到意:“太后,老奴到殿外候着。”
等到殿里只剩他二人时,他才徐徐说道:“今日之所以来迟,是因为……”
见他张嘴又是解释,她眼中闪过一丝厌烦:“魏王去了哪里,我并不很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