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股凉风吹入,下午睡久的人前所未有的失眠了,起身、下床、穿鞋,所有动作一气呵成。
平静的河面宛若一面巨大的水镜,映着天空点点繁星,水中繁星与倾落的月光交织、交融,随着起伏的波纹舞蹈,跳去远方。
晃动的官船上窗边面容柔美的白衣女子舒眉浅笑,如上好绸缎般顺滑的墨发在黑夜中闪着光泽,随风飘舞。
银月中的美人风貌出尘,若仙若月。
翌日清晨,李安意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息,精神恢复大半,下床松动筋骨,吃尝些桃芝买来的汴州特产。
盛夏五月的汴州盛产樱桃、杏、桃,考虑到鲜果易烂,桃芝买了好些制好的果脯。
李安意最喜其中的酸杏,酸酸甜甜,令人口舌生津,胃口大开。
几日后她病全好,每遇官船停泊大型城市,便随着李轩等人下船采购。
大雍朝人喜子孙满堂家庭和睦,故林家人丁兴旺,子孙众多,李安意前去做客礼数不能少,言行举止皆要周全,林府每个人皆要照顾到,每人她都需送份见面礼。从盛京买带上一路繁琐,抵达扬州买又来不及,在沿途买刚刚好。
舟车辐辏,商贾云集的宋州。
盐商聚集,吴语淮调的楚州。
湖鲜丰美,渔歌唱晚的高邮。
……
大雍朝的繁荣、开放、兴旺吸引李安意的身心。
一路见闻,一路生喜。
远处人影重重,青山隐隐,流水迢迢,幌子翻飞,猎猎作响,滩涂芦苇丛中的鹈鹕惊起,振翅远飞,官船调整位置抛锚靠岸。
东城楼悬挂“扬州”匾额逐渐显露,歌女悠扬的歌声飘荡在河岸,光膀子的汉子用粗绳固定船只。
李安意等人下船,随着人流进城,一幅繁华古城的画卷徐徐展开。
城门边翘首以盼的林管事眼尖瞧见心心念念的人,大步流星走向李安意他们,引人进城上马车。
青衫学子在茶社高谈阔论,异邦人身着特色服饰神情自如地游街,胡旋女在毡帐中表演,捏糖人手推插满透花糍的四轮车叫卖,周边坠着银铃的七香车越过人群赴宴,昆仑奴头顶竹篮买胡饼。
古诗中不乏赞美扬州风貌的句子如“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人生只爱扬州住,夹岸垂杨春气熏。”
李安意买些透花糍尝尝,表皮软糯可口,馅料酥沙有肉香。
扬州城的格局大体来说是双城并立,水陆交织,双城指子城和罗城,子城又称衙城是军政中枢,内有淮南都督府、扬州刺史府、盐铁转运院及仓储群。罗城又称商城,内设诸多商业区,以桥划分,分北三桥、中三桥、南三桥。林宅位于子城和罗城的交接处,浊河沿岸。
马车左拐右拐进入青砖黑瓦的聚锦巷,停在一座外形朴素的三进院子,门匾上书写林宅二字,其下有两座吉祥图案的抱鼓石。
一名身着珠灰色缎裙面容和蔼的妇人并几名粉衣绿裙的丫鬟站立门下。
妇人远远看见马车一喜,三步并做两步走向将将停止的马车边。
面上带肉、发戴两朵珠花的丫鬟率先跳下马车,伸手欲搀扶即将出来的女子。
皂色车厢门帘间探出一只纤纤素手,指若削葱,修长匀称,尔后上着湖绿直领小袖衫,罩茶白缠枝纹背子,下搭一腰霜碧二色绫拼接的间裙的女子下车,她墨发梳成交心髻,一枚白玉钿头钗插入髻间,双耳坠嵌珍珠金耳环,整体装扮温婉大气。
女子对门前的众人莞尔一笑,柔声道:“单嬷嬷。”
两人正是李安意和桃芝,李轩随林宅小厮熟悉环境,牵马离开。林管事先前听李安意吩咐赶去扬州处理重开双意布庄之事,如今还有些尾巴未弄好,他自告奋勇接下接待李安意等人任务,事情圆满完成,遂离开继续处理琐碎小事。
单嬷嬷欣喜地看着眼前亭亭玉立的女子,“好!小小姐快随奴婢前往福瑞堂,阖府上下等着您来。”
李安意是小辈,哪有让长辈等在大门口的道理,故林老夫人遣自己的贴身嬷嬷来迎她。
绕过群狮戏球影壁,随在单嬷嬷身后,李安意不着痕迹打量林宅。
林宅从外面粗粗一瞥仅是个朴素不起眼的三进院子,宅内却别有洞天,它打通隔壁院子,总面积实为两宅,中间有座假山、池塘,算起来有承恩伯府那般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