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您是搁哪儿来的,这都没看过?”
“倒是看过,不过是莲香书铺买的。”
“那都不是正经的,看聊斋就得认准墨痕。”
“这有什么不同?”
“什么不同,不同的地方大了去了,就说吃饭吧,您总不喜欢吃人家吃剩下的,这看书也一样,聊斋是墨痕出的书,去别家买慢不说,和捡别人剩饭吃有什么两样?”
“这道理恕我不能苟同了,都是书,分什么高下?”
“那自然是有高有低,偷人家的书印了贩卖,稍讲究的人都看不起。”
“可……向来都是如此。”
“向来如此就对吗?”
“这……”
……………………………………
“这什么杂刊是什么刊?”
“哎哟这您就不知道了,这是墨痕书斋独一份,听闻里面有比聊斋还好看的小说呢?”
“真的假的?”
“真的假的,你买一本回去看看不就知道了,反正我信墨痕,它们家的东西和别人家的不一样,你瞧这书,光看面儿就不同凡响!”
“确实挺漂亮……”
“也就八十文,这么便宜的书哪儿找去!哎哟,您看,这还抢起来了,不说了……您是没见过在扶峰抢聊斋那阵仗,那是打破脑袋也抢不着,我先去了,不说了,不说了!”
“诶,这……同去同去!”
事实证明,再好的东西,找点托也有相当有用处,《墨痕杂刊》不到半日就销售一空,即使施黎早有预料,这样火热的状况也让她吃惊,聊斋和其画本也卖了不少,连带得书肆里摆着充当门面的其他书籍也走了一波销量。虽然还没回去数钱,施黎已经知道,这又得赚上一大笔。
舵组和景山的状况也和昌运这边差不多,只是县城的购买力毕竟比不上府城,销量上就差不少,直到下午时分,才基本售空。即便如此,赵仙稼和赵长安已是喜不自禁,一部聊斋可以说运气使然,这次的杂刊算是让母女二人彻底认同了施黎的能力。
这简直是只会下金蛋的母鸡,赵仙稼心里火热的同时,又可惜施黎早婚,不然倒可以让她的儿子和施黎结亲,成了亲家,就不担心施黎会被别家挖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