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晃就到了中秋节,这年的中秋节是三个人一起过的,一起分了月饼,喝着果子酒,看着月亮,说说笑笑。
中秋节后,天已经不大热了。
这天下午,郑江北在院子里干活,林方秋在旁边帮着递东西,听见外面有人喊。
“小郑工,小郑工在家吗?”
“在的,在的。”林方秋跑去开了门。
“阿春哥?你怎么来了?有什么事吗?”
“我那当家的在门口忙活,有人传话,说秦大山找你相公,有事要说。”
郑江北在院子里也听见了,他起身回道:“行,我这就去找他,谢谢。”
“不用谢,就几步路而已,还有下一家,我先走了啊”
“阿春哥,等一下,”林方秋跑着去了堂屋,拿了一小包点心,塞到阿春哥手里“拿着吃。”
“不用了,我就是帮着传个话。”
“家里多,吃不完,放坏了再,拿着吃吧,小孩都喜欢吃。”
“行,那我就收了,谢谢秋哥儿啊,我这真走了,还要去另外一家传话呢!”
“客气了,阿春哥,那你先忙。”
送走了人,林方秋关了门。
“相公,你现在去吗?”
“ 嗯,正好簪子也做完了。”
“那我去装簪子。”
林方秋去屋里数簪子,数够数量,林方秋怕簪子磕碰,找来了棉花,做了几个软垫子,给簪子包了又包,才放心。
装了起来,出来后,递给郑江北。
郑江北拿着装好的簪子出了门。到了杂货铺,看见秦大山站在柜台里,郑江北上前,“大山哥。”
“来得这么快啊!”
“我怕有急事。”
“哈哈,倒不是急事,是好事,走走走,里面说去。”
郑江北先把簪子递给他,“这个月的簪子。”
“这么快,还有半个月呢,真巧,我这上个月就卖完了,都有人提前定了,还有一个是我的老顾客,非说我手里有,就是不想给他,闹得我头疼,这下好了,这也能给提前给他了,不再缠着我要簪子了。”
“做完了,就顺手拿过来了。”
到了里间,秦大山就说了,“是这样的,江北,你之前不是送了我一些木雕,我拿着送了一些人,这就有人看上你的手艺了,他最近买了新房,想请你去帮着做一些家具,他也给我说这工费少不了,光定金最起码就有50两,住宿吃饭的事你也不用管,他都包了。”
郑江北点头,他来之前也猜到可能是这样的事情。
“大概什么时候?在哪?”
“在府城,我这三天后出发,要不你直接跟我一起吧,正好我能领着你去他家,你们仔细商量看看。”
“好,那我三天后来找你。”
“够爽快!那我看着安排,到时候让人去玉匠坊门口接你。”秦大山怕郑江北不愿意去,路程这么远不说,坐马车去府城,还要三天呢,而且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这不是简单做个柜子的事情,几天就能完事的,现在郑江北家还有夫郎和孩子,他还怕郑江北舍不得。
郑江北拿了这大半年结算的钱,之前说是年底打总给,但他这要出远门了,自己手里留足一些银子,也要给林方秋留多一点,万一有事,自己又不能及时回来,好应急。
路过糕点铺子的时候,郑江北进去买了两盒梅子糕,林方秋喜欢吃。
看见路边的糖葫芦,郑江北也买了一串,玉哥儿喜欢,但不能多吃。
于是快走到家的时候,郑江北手都提满了东西,想着到门口了,喊林方秋开门。
就瞧见玉哥儿从远处跑过来,“父亲!你怎么买了这么多东西啊!”今天不上学,真巧了。 “给你和你阿爹买的,走,回家,正好帮父亲开门。”
玉哥儿帮着开了门,进了院子。
林方秋就看见郑江北手里拿的,还有玉哥儿手里的糖葫芦。
“你进货去了啊?”
说着,就去帮郑江北拿下去一些。
两个人收拾这些东西,就忙乎了一小会儿,郑江北看到柜子里的东西,嗯……好像是买多了。
林方秋对着院子喊玉哥儿,等吃完饭再吃糖葫芦,玉哥儿跑出去,说:“阿爹,我和人分着吃,吃饭的时候再回来!”
“竟瞎胡跑!”
晚上的饭桌上,多了郑江北买的一只烧鸡,鸡腿是郑江北和玉哥儿一人一个,林方秋更爱吃鸡翅膀。
晚间,林方秋正坐在床边收拾衣服,有些穿不着的,都收起来,放在柜子下面。
郑江北就在这个时候坐到旁边,帮着林方秋叠衣服。
“方秋。”
“怎么了?”
“有事和你说。”
“什么事?”
郑江北竟有些紧张,“我接了一个长期的活,一个多月吧。”
“那挺好的啊,能忙过来吗?”
“手上的都忙完了,没别的了,就是要去府城做活。”
林方秋停下了手里的忙活,“府城?”他有些惊讶地看着郑江北。
“嗯,去府城,秦大哥给我介绍了一个活,帮人做家具,定金就有50两。”
“什么时候去?”
“三天后,和大山哥一起走。”
“三天就去啊,那行吧,我正好给你收拾衣裳。”林方秋说着就要站起来,去帮着郑江北收拾包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