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开手掌,那落叶上竟有一句黑色字迹:“也许你不知道,比冬天先到的是你。”
树叶沾染着少年指尖的温度。
他垂眸唇角微扬:“当书签刚好。”
-
这一年双减政策尚未出台,临近期末考,参加课外补习班是二中人的家常便饭。
夏时在李晶晶的安排下,成功加入了马老师补习班小分队。
马老师五十多岁,教书水平在南临三中隶属上乘,想报他班的学生不计其数。
补习班上人不多,加上夏时,只有五个学生。
上课后,老师掏出了自制的讲义,在一众学生的注视下,高效开讲。
他先拿起记号笔,在白板上写下今日的重点题型,接着开始用例题,引导学生走入今日的学习内容。
夏时听得专注,她坐在最后排,前面几个男生的板寸头,仿佛一颗颗或高或低的猕猴桃,而老师的声音带着一些沧桑感,有些催眠,可夏时却越来越清醒。
魏华英第三次叩响马老师家的防盗门时,门内传来窸窣的脚步声,她下意识将装着教案复印件的牛皮纸袋往身后藏了藏,那是特意托同事省重点的亲戚弄来的珍贵资料。
“马老师,您看这个。”未等对方开口,她已从纸袋中抽出泛着油墨香的试卷,"上周市教研组的模拟考,夏时在完形填空部分错了挺多的。"指尖划过那些鲜红的叉号,"但您去年带过的学生,同样题型平均只错了零星几道。"
马老师扶了扶金丝眼镜,目光在数据统计表上停留片刻。
“教育不是数据工程,魏女士。您女儿的问题不在技巧,而在语言思维没完成转化。”
“马老师,夏时的英语基础不算扎实,因此学起来没有那么容易,但是她胜在够努力,听闻马老师的英语方法高效,说不定夏时能在您这儿学到不少。”
“您真的很执着,我说了很多遍,我这边招生名额已经满了。”马老师起先是拒绝的,他这边招生名额有限。
魏华英轻轻笑起来,语气诚恳:“这不正和您商量嘛,您在客厅再腾出个地儿来,我们夏时插进去就可以了。”
马老师摆摆手,连连叹气:“家里地方小......而且,英语也不是一个月两个月就能瞬间练好的......”
夏时低着头,看着堆放在楼道内的废纸篓,细数纸篓上的各种英文字母。
不知道过了多久,魏华英终于说动了马老师,她冲女儿招手:“小时来这里,马老师同意收下你了,以后每个周六,都可以来这边上课。”
夏时的周六突然变得充实,从下午一点到下午三点,悠长的两个小时。
此时,马老师在白板上示范文本细读技巧,通过分解讲义中文章的长句,训练学生识别核心谓语、剥离修饰成分,这种教学能显著提升阅读速度和写作复杂度。夏时提着笔跟着他刷刷地记录着重点。
不知过了多久,前桌男生开始收拾起文具,夏时垂眸,稿纸上早已爬满中英交错的批注。
“夏时,你留一下。”马老师拿着讲义走到夏时面前。
“你来得比较晚,但是我听说最近你在尝试翻译世界名著的片段,很不错。你看,像我这间堆满旧书报的屋子,本身就是部立体的词典。语言学习需要用心感悟,花费时间,将身边的氛围融入学习本身,才能达到理想状态。”
“你的母亲非常诚恳,虽然你来这里学习的时间不会太久,但是在短暂相处中,有任何难处,请直接和我说。”
夏时轻轻点头:“谢谢马老师。”
“行,你先回去吧,时间不早了。”
夏时默默下楼,深冬,天色暗淡得早。
路过楼下小卖部的时候,一个黑色的身影在她面前晃动了几下,握着矿泉水的指节修长。
夏时无意间偏头,男生的眼尾,仿佛浸在寒潭里,整张脸很漂亮,却很凛冽。
他正仰头喝着水。
下一秒,他拧紧瓶盖,丝滑地提起羽绒服的帽子,将半只脑袋盖住。
沉沉暮色下,只露出漆黑明亮的眸,显得清冷至极。
夏时这才想起来,对方是之前在主席台上发了言的蒋晟。
她调转视线,同他擦肩而过。
对方滞了滞,耐人寻味地盯着夏时的背影看了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