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氏以军功起家,学不来琅琊王氏的那一套。
早年间琅琊王氏还未发家的时候,作为王氏崛起的重要人物,王祥在打出了“卧冰求鲤”的孝顺招牌后,还能避世隐居二三十年待价而沽,换来一经入仕便即刻高升的待遇。又借着站定司马家的立场,保住了王氏随后的地位。
正是因为这位先导者的所作所为,琅琊王氏这百年间多是应时而动,审时度势,宁可慢半步起手,换取后来居上。
可他们大约是忘了,现在的琅琊王氏子弟多是些拿不出手的玩意,没有几个人能做到王祥、王导这些人的明断局势、果敢下注!
在天幕带来的巨变面前,生死攸关,犹豫就会落后。
他一点也不后悔先前的决断!
起码现在,他有兵权在手,便绝不会变成任人宰割的鱼肉。
可比天幕中说到的永安大帝,要有底气得多。
瞧瞧这小可怜在建康城里过的是什么担惊受怕的日子吧——
【司马道子父子相比起同时期的一些人,唯独还能称得上是长处的一点是,他们并不滥杀,没像是一度侵占长安的慕容冲一般,在夺取大权后大开杀戒。但永安大帝此刻的处境,依然能称得上是一句如履薄冰。】
【此前几乎没有离开过建康城,意味着,永安没有经历过多少风雨,却要在这一夕之间的身份转变中,面对第一重致命的威胁。】
【按照晋书记载,司马元显入京后不久,就被司马道子授予了侍中的官职,加征虏将军号,一时之间风头无两。这当然是一个不合规矩的委任,但皇帝是傻子,朝政权力也是先帝给司马道子的,朝臣除非起兵反叛,否则没有立场驱逐这对父子。】
【侍中——更是一个很微妙的官职。】
朝堂上的老油条反应得很快。
天幕的解释也紧随而来。
【何为侍中?在永安大帝进行官职改革之前,侍中负责的是陪在皇帝身边出谋划策,权力巅峰时堪比宰相。】
【当然,司马道子给自己最器重的儿子安排这个官职,不是为了给他上来就赋予宰相的权力,而是为了让他在自己看顾不到的时候“陪伴”在皇帝身边,作为一双名正言顺监视的眼睛。】
【正是凭借着这个职位,司马元显自此横行无忌,可以肆意地出入皇城内外,还笼络了一批部将,肆无忌惮地在建康城中招摇。】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他看上了永安。】
天幕之下顿时响起了一阵抽气声。
惊得众人彼此面面相觑,方才确定自己不曾听错了话。
【永安大帝身份特殊,司马道子巴不得让人当个吉祥物,能不说话就别说话,谁知道自己的儿子突然来了这么一出,当即大怒。但作为一个“合格”的父亲,他的第一反应,不是训斥他的儿子,而是觉得,永安接近司马元显势必另有居心,想要折腾出什么事端来。】
【他思前想后,做出了一个决定。他要让人神不知鬼不觉地死去,以免招惹来不必要的麻烦。】
【但很不巧,因为这对父子的争执声音有点大,被一个宫人听到了,这宫人又恰好与永安的母亲有故交,竟将这个消息送了出去。】
【事以密成,语以泄败。在第一步就已经出现了天大的问题。】
“真是荒唐!”王神爱面色凛然,突然开了口。
先前的天幕解说时间,已足够将身在建康的宗室与朝臣聚集在太极殿前,一如之前获知司马曜死讯的时候一样。
太子妃这一出声,便显得尤其醒目,让周遭的目光顿时集中在了她的身上。
“我说错了吗?”王神爱坦然地迎接着这些扫视过来的视线,“前有苻坚和慕容冲的例子,司马元显还敢有此心思,再如何聪慧,也不是成大事之人!”
“我若是他,必定尽快启用朝中贤才,挽回一些名声,否则按此行事,怎能不惹来四方非议、天下动乱!”
这话一出,顿时引来了一片应和之声。
是啊。
发起淝水之战的大秦天王苻坚,一度拿前燕宗室出身的慕容冲做男宠,以至于在战败后惹来了疯狂的报复。
那永安大帝的本事,看起来远远强过慕容冲,又怎么可能愿意遭到这样的亵渎,必定要给司马元显一个好看。
就算此时的永安大帝还没成为后来的天下之主,光是遍览群书,就值得当做人才来招纳、启用。
侍中这样的朝廷重臣都是这等做派,只怕彼时的东晋朝廷早已是一团乌烟瘴气!
太子妃与王将军先前快速杀死司马道子与司马元显,杀得真是太对了!
在这一片议论声中,唯有太后李陵容的表情略有几分异样。
是她之前和司马元显接触少了吗?她怎么也想不起,在先前与司马元显的往来中,有见过他喜好男风。
偏偏天幕说得言之凿凿,方今世道这等情形也不少见,更为重要的是——
司马元显已然伏诛,根本没法给出个解释。
死人是没法为自己辩解的!
他已经永远闭嘴了。
在这一众声音的诱导下,李陵容除了尽量说服自己,也没有其他的路可走。
思忖间,她又忍不住往一旁的司马德文脸上多看了一眼。
太子妃从她这里拿到调兵的权力前曾经说过,二皇子比起司马元显都要更有可能是那位永安大帝,但她这个太后生得黑壮,司马曜像她,二皇子又像司马曜……
总而言之,他虽然年纪尚小,已看得出来长得不怎么漂亮。
司马元显怎么看也不能为了他违背父亲的意思。
她心中的希望,好像又要落空一个了。
只有天幕的声音在将她混乱的思绪努力拉拽回来。
【……】
【无论是为了清除朝堂上的强权威慑,恢复吏治清明,还是为了抢先一步摆脱即将被司马道子害死的困境,永安大帝都必须要尽快展开行动。】
【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是杀那个当父亲的,还是杀那个当儿子的呢?】
【这二者都不容易办到,此时的永安大帝,没有后来的那些得力助手,唯独能够依靠的,就是自己的头脑。】
【有人说,大帝有仇必报的性情、草蛇灰线的布局,都在随后的一系列事情中,展现出了端倪。因为我们随后看到的——】
【是一场针对司马元显布下的必杀之局。】
【或者说,是一场想要同时铲除这父子两人的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