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们抬头看着那距离他们如此遥远的天空。
……
姜茵说完这句话,就定定的看着摄像头,试图透过天幕看进一些人的心底。
几秒钟之后,她才收回了这份灼人的视线。
【那么,】
【让我们来看看秦朝建设的这些大型工程,到底能有什么样的作用呢?】
眼看姜茵的话题又拐了回去,不少人狠狠松了口气。
只是,无数的底层人抬着的头迟迟没有再低回去。
……
【能让刚刚建立的大秦不惜花费宝贵的劳动力来一个接一个的建设。】
始皇帝听着姜茵的话头,若有所思起来。
他又想起了大汉,姜茵说他面临的疑问,大汉会有答案。
嬴政良好的记忆力让他能迅速回忆起姜茵的第一场直播。
他将思绪锁定在了文景之治,休养生息几个字上。
【就像我们刚刚说到的秦直道。】
【在统一六国之后,秦朝伴随着疆域的扩张,国境线和北方的游牧民族接壤的也越来越多。】
【此时的草原上,也在酝酿着一场变化。】
【始皇帝时期,蒙恬将军率领三十万秦军向北出击匈奴,在收复了河套地区之后,就在上郡这个地方驻守。】
【在蒙恬防守北境的十余年里,达成了“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的成就。】
秦朝大殿,此时还未去北境的蒙恬将军悄悄坐的更挺直了一点。
他的小动作被王翦正好瞅见。
老将军心下一笑,真是年轻人。
【就在始皇帝去世不久。】
姜茵决定给老祖宗们悄悄预警一下。
【在秦二世元年,冒顿单于杀父即位,在他的统治期间,匈奴急剧扩张,开始崛起。】
【这之后,从公元前176年一直到公元前127年汉武帝一朝的卫青将军收复河南地区,匈奴的全盛时期一直持续了整整四十多年。①】
冒顿?
秦朝众人记下了这个重点。
另外,始皇帝发现了这个汉武帝离自己是如此之近,那么……
汉高祖呢?
【此时,防范北方游牧民族的南下就成了大秦王朝的必要工作。】
【秦直道应该就是始皇帝为了方便运输粮草和兵马而下令修建的。】
【只不过因为工程的复杂和受限于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原因,一直到始皇帝去世,秦直道也没有完全修好。】
其实,虽然早有准备,但是始皇帝现在听到“始皇帝去世”的字眼,依旧没办法从容的接受。
尤其是,一想到秦朝国祚只有短短的十五年。
他心中关于这个国家的种种设想和建设,怎么是十几年能够达成的?!
自从天幕出现,一股久违的焦灼感就总是时不时的萦绕在他心头。
若是自己的寿命……
【一直到秦二世上位,秦直道应该都在一直修建当中,具体什么时候修好的,目前找不到具体的史料记载了。】
【就连具体的路线其实也有争议。】
【但是这条道路无疑是十分使用的,应该是一直到了清朝才渐渐失去了自己作为交通干道的作用。②】
咳!
这个,秦直道是蛮好用来着……
后来的朝代,不少脸皮薄一点的人有点不自在的挪了挪自己的屁股。
【为了防御游牧民族,始皇帝还下令修建了一项宏伟的工程——长城。】
【长城这种抵御游牧民族的防御工事其实早在西周之前就有修建,一直到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其实都在修建长城,而秦长城就是将原先燕国、赵国和秦国的长城连接起来,又延长了很多。】
【据记载,秦朝修建的长城“西起临洮,东止辽东,蜿蜒一万余里”,从此,万里长城的称号就诞生了。③】
【尽管我们总能在历史上看到因为修长城,后来的人对秦朝和始皇帝种种诟病,但是,长城的作用更是毋庸置疑的。】
【历朝历代都在勤奋的加固着这项隔开了自己的游牧民族的“人造天堑”。】
这……
那,那长城修好还能不让我们用吗?
就,我们也没怎么诟病……呃,说始皇帝吧……
其实姜茵真的没想内涵谁,她只是正常的讲述了这些工程的作用而已。
有些人属实是小人之心了。
【古人们一代代的修筑长城,我们后人现在看到的基本都是明长城了。】
姜茵的语气带了点怅然。
【长城不止在保护古人。】
天幕上,姜茵的双眼第一次不自觉地含满热泪。
【在我们华夏经历百年浩劫的时候,1933年的长城抗战震惊了世人。】
百年浩劫?
不少人皱起眉头,什么样的经历能称得上整个华夏的百年浩劫?
只是姜茵使劲儿抹了把眼泪,并没有展开这个话题。
她的讲述还是只围绕着长城。
【到了我所处的现在,长城早已不再是一个单纯的防御工事了。】
【它早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了。】
姜茵提起精神,语气强行自然欢快起来。
【我们今天的长城不再作为一个防御工事啦,已经变成了一个旅游景点。】
不是!
等一下?
古人们还没琢磨明白那个百年浩劫是个什么东西,就被告知长城已经从一个军事重地变成旅游景点了?!
看姜茵的反应,那个什么长城抗战,离她肯定没几年!
这……怎么就?
有文人赶忙根据自己记下来的姜茵之前说的各种年份,开始算了起来。
【还有一种说法叫“不到长城非好汉”呢!】
始皇帝因为寿命原因飘远的心神被姜茵稍微颤抖的声线拉了回来,准备直播结束再关怀一下姜茵,也好让他问问有没有什么延年益寿的好法子。
正想着……
猝不及防的他迎来了一场迎头痛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