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郝景眼睁睁看着蔡壑这般消沉,心中犹如被无数细密的针深深刺入。
她深知蔡壑对自己、对戚家的厌恶,然而此刻却也明白能陪伴在他身边,助他振作的,唯有自己。
这日,戚郝景亲手炖了补汤端着走向御书房。
推开门,只见蔡壑对着满桌的折子眼神空洞,仿若木雕泥塑。
见她进来,蔡壑眉头立刻皱起,语气冷淡地问道:“你来何事?”
戚郝景强作镇定,将补汤轻轻放在桌上,柔声道:“陛下莫要过度操劳,臣妾炖了些汤,皇上喝些补补身子。”
男人蹙眉。
蔡壑不愿与她多做纠缠,转头便欲继续对着折子发呆。
戚郝景见他如此,心中虽苦,却还是主动开口:“这些折子,可是臣子们向皇上谏言广设后宫之事?”
蔡壑微微点头。
也是,这是后宫的事,合该让她知道。
戚郝景深吸一口气,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静无波,缓缓说道:“臣妾以为,此时广设后宫,虽可在一定程度上平衡各方势力,然辰朝如今内忧外患,若贸然纳妃,恐后宫纷争不断,分散皇上精力,于朝政并无太多益处。但若是全然不应允,臣子们恐会心生不满,于皇上声誉亦有损伤。”
蔡壑听后,眉头拧得更紧,他如今在这风口浪尖,实在是左右为难。
沉默良久,他吐出一句:“这是后宫之事,便交由皇后处置吧。”
戚郝景点头应下,她知道,这是他对自己的一种信任,尽管这信任如此勉强,如此冰冷。
戚郝景回到自己的寝宫,望着桌上那一堆举荐的贵女的花名册,心中五味杂陈。
突然,她的目光定在一个熟悉的名字上——戚郝元。
那是她的一位堂妹,记忆中那个天真烂漫、面容姣好的女孩。
她的嘴角泛起一抹苦笑。
她心中明白,母族这是在嫌弃自己办事不力,借推荐堂妹入宫来警告自己。
若自己还不能全心全意为戚家谋取利益,这皇后之位,乃至自己的一切,随时都可能被家族舍弃。
她瘫坐在榻上,满心都是无奈与迷茫。
一边是那个自己满心爱慕却对自己只有厌恶与疏离的蔡壑;一边是那沉重无比,压得她喘不过气来的家族责任。
她就像一只被困在蛛网中央的飞蛾,无论如何挣扎,都难以挣脱这束缚。
戚郝景强打起精神,着手处理广设后宫之事。
御书房内,气氛静谧得如同暴风雨前的压抑。
内侍轻手轻脚地递上一封密信,蔡壑接过,看到熟悉的笔迹,心中一紧,这竟是远嫁和亲多日的妹妹蔡泱的家书。
展开信笺,目光随着那些娟秀的字迹游走。信的开头,蔡泱絮絮诉说着路途上的琐事,塞外的风沙如何迷了眼,字里行间满是对兄长的思念与牵挂,还不忘叮嘱蔡壑要保重身体,勿要为她担忧。
蔡壑看着这些文字,嘴角微微泛起一丝苦涩的笑意,这个从小在自己身边撒娇的妹妹,如今却远在异国他乡。
然而,当目光移至信的末尾,蔡壑的脸色瞬间凝重起来。
蔡泱详细提及,在魏时崇带她前往柔伊边陲小城时意外发现那座城联合一众边陲城垣与辰朝私贩丝绸之事。
看那丝绸的料子,似乎是出自刚收复不久的南疆。
蔡壑深知此事关联两朝太平,绝非小可。他的眉头紧紧蹙起,眼神中闪过一丝愤怒与冷峻。
他登基伊始,根基尚未稳固,就有人这般迫不及待地钻空子,这无疑是公然在他的眼皮底下挑衅,狠狠地打他的脸。
蔡壑心中暗忖,这背后若无身居高位之人撑腰,那些边陲小卒哪有如此胆量行事。而如今朝中势力最大者,莫过于皇后母族戚家。
他不自觉看向桌案上那碗凉了的汤水,眸中寒意阵阵。
戚郝景这个女人,温柔贤淑给谁看,她以为自己聪明,阿泱是因为谁的多嘴多舌的劝谏毅然决然去柔伊和亲的,他心知肚明。
他大手一挥,将碗打翻,汤水尽数撒了出来,发出一阵声响。
“岂有此理!”他怒喝。
内侍吓得连忙跪地:陛下息怒……‘’
男人的拳头不自觉地握紧,他与戚家之间本就因政治联姻而嫌隙丛生,若此事当真与戚家有关,那便是新仇旧恨交织。
他想起与戚郝景的种种过往。
冰冷的政治姻亲,戚郝景贵为皇后,而他对戚家的势力膨胀也一直心存忌惮。
戚郝景听闻蔡壑在御书房大发雷霆,急忙赶来。
踏入御书房,蔡壑抬眼看向她,目光中带着审视与怀疑,冷冷地问道:“皇后,你可知南疆丝绸私贩之事,与皇后母家,干系甚广?”
他眯起眼来,一字一句中渗着寒意。
他不知为何要这般质问于她,大抵是他下意识相信她不知此事,想将她摘干净。
戚郝景心中一惊。
她虽对家族之事有所耳闻,也猜到不少戚家玩弄权术做出些利己害国之事,但并不知晓详情。
她当下回道:“皇上,臣妾并不知晓,此事若有不妥,臣妾愿与皇上一同彻查,若真有戚家之人涉事,定不姑息。”
蔡壑冷哼一声:“希望皇后所言属实。”
戚郝景抬眸望着他,鼻尖一酸。
她忍着泪,声音也有可察的颤抖:“臣妾一心为陛下,陛下为何不能信臣妾一次。”
心中万委屈难于君说,她如吃了黄连一般难受,鼻尖一酸,她抽动一下。
男人随着她轻微的动作,心上一颤。
蔡壑眉心拧紧,看着她瘦削的肩头和头上繁琐的冠子,那么小的身量不知能不能戴好这么沉重的东西。
他忽然心上绞痛,抚着胸脯转过身去。
戚郝景低着眸,未察觉他的异样,只当是他厌恶极了她,她也不愿同他说话了。
她慢吞吞起身,随手理了理衣袍:“臣妾告退。”
“臣妾失态了,望陛下不要责罚臣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