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皇子慢半拍想起殷璋沉迷修道的作风,放下心。九弟嘴严,平时他也爱向九弟吐槽说兄弟们的坏话,没见他说漏嘴过。
他娘不满他每次进宫找九弟,不去找一母同胞的亲弟弟十皇子,他要是敢找十弟,就凭十弟对史官的推崇,他说的话还不得被十弟一字不漏记下来,他丢不起这人。
来到外面,天幕颜色变了,由透明变成一片黑,下一秒绽放出璀璨光华,正片开始,浮现各种图案和文字。
【大家好,这里是历史小课堂。中原几千年,朝代更迭不断,思来想去还是决定讲令后世魂牵梦绕的大晋,毕竟大晋的人气真的很高嘛。每期视频的时长会比较长,但保证里面全是干货,希望大家喜欢!】
天幕出现的图案和文字很奇怪,跟大晋的文字毫不相干,说话口音更是陌生,但所有听到的人莫名就能明白其中意思。天幕,果然很神奇。
永兴帝眯了眯眼,原来是后世子孙,不知道后世子孙是怎么做的,可以弄出这般奇妙的事物,他能不能命人做出一个天幕出来呢?
他记得在前朝大项时,墨家曾做出过一架能飞的木鸟,尽管后面失传了。木鸟能在空中飞,天幕也能飘在空中,都不是存在于地上的事物,叫他们给他做一个天幕出来,不难吧?
天幕不管皇帝心中所想,自顾自按照节奏讲解下去。
【大晋,国祚573年,将近六百年,多么煊赫耀眼,它在时间长河中发出的光芒,在诸多朝代中,熠熠生辉,独领风骚。
而一提起大晋,自然绕不开那位德行昭彰,功过三皇,德高五帝,铸就巍峨大晋,开创太初盛世的千古一帝——晋光文帝!不着急,我们慢慢来,现在讲大晋的开国皇帝晋太/祖高皇帝的事迹......】
丞相激动的不行:“陛下,您听到了吗,我们大晋的国祚,573年,太长了,真的太长了。”他泪湿满襟。
公卿大臣们的表现和他相差无几,哭过后,脸上掩饰不住的高兴,打死他们也想到他们大晋的国祚,会如此长。
心怀壮志,满腔报国之意的大臣愈发坚定他们的理想,那些别有用心,有着小心思的大臣亦淡了搞事的欲望。他们搞事是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让子孙后代能继续过着人上人的生活。
也有保持清醒和理智的大臣心生担忧,天幕既然是讲他们大晋的事,自然是好事坏事都要讲。讲好事他们不反对,坏事是不是能少讲点?万一讲到他们身上,或者他们的子孙后代身上,那就不太美妙了。
永兴帝初听见大晋的国祚时间,整个人都失神了,过了半晌才恢复过来。他是觉得他的大晋好,他这个皇帝也当得好,可万万没想到,大晋国祚时间会这么长。
他重点关注的不止是国祚时间,还有天幕提到的那位晋光文帝,他不认为光文帝指的是他,即使他很想当。
永兴帝自认他的功绩比不过前面两个皇帝,特别是其中一个还是开国皇帝,他如今心心念念只想将来能够得到一个庙号。
按照天幕的意思,开国皇帝都不是那位千古一帝,那就是在他之后的帝王了,难道是太子?
太初盛世,那光文帝的年号就是太初,现在的年号是永兴,太初定然是太子用的年号。想到这儿,永兴帝扭头看向太子,眼神澎湃。
永兴帝笑着朗声道:“光文帝肯定是太子了,太子的本事如何,朕再清楚不过,天子定是把朕交给你的天下,治理的蒸蒸日上,国泰民安,路不拾遗。”
“太子,朕高兴啊,你没有辜负朕对你的教导。”不愧是他的好太子,开创太初盛世,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真厉害!他儿子真棒!
永兴帝的一顿夸夸,太子没有接受,他以为永兴帝忘了,提醒他说:“父皇,我们不是商量好了吗,儿子登基后的年号,要用建和二字。”醒醒,父皇,太初不是他的年号。
永兴帝无语凝噎,这倒霉孩子。
“你不说,朕差点没想起来,是有这么一回儿事。”至于他是真想不起来,还是假想不起来,天知道。
永兴帝接着夸道:“太子,你给朕生的好孙儿干的不错。”孙儿是太子的儿子,他开创的盛世,四舍五入一下,等于是太子开创的盛世。他夸皇孙,也就是在夸太子。
二皇子不服气,小声嘟囔父皇偏心,非要把功绩往太子一脉凑,硬凑!
说不定是他们兄弟中的谁弄出来的太初盛世,那人是谁还用猜吗?是他,是他,就是他!
公孙达激动过后,脑子上线了,不像永兴帝光顾着去高兴后继有人,公孙达虽然也高兴大晋有一个千古一帝,盛世明君,可这位帝王的谥号明显不对啊。
公孙达同御史大夫郭敖相互对视了一眼,眼中情绪莫测。
美谥还是恶谥,不在字数多寡。
晋光文帝,这位帝王的谥号明显是个美谥,光和文在《谥法》中是极好的字,文取能绍前业之意,文取经天纬地、慈惠爱民之意,将这两个字定为这位帝王的谥号,可以说是极为爱戴尊崇这位帝王。
这两个字,单用谁都没问题,连着用就有问题了。特别是这个光字,能绍前业,不就是指这位帝王复兴继承了大晋吗?
可天幕不是说他们大晋国祚有将近六百年吗?
御史大夫郭敖是个小机灵,他凑过来放低声音说道:“丞相,周朝近八百年国祚,可是分了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
公孙达一个激灵:“咳咳!”装作没听见这话,继续抬头看天幕。
以二皇子为首的成年皇子看向太子的眼神尤为复杂,难道将来太子真的当上皇帝,天幕提到的那位光文帝是太子的血脉?
太子的命也太好了,当太子顺顺利利,当皇帝也顺顺利利,子嗣里还能蹦出个千古一帝。
嘶——他们抬手捂住嘴,牙好酸。
永兴帝是定下太子了,谁又能保证太子不会被废掉。大晋前面的大勤、大项两朝,皆二世而亡,立下的太子一个自杀,一个被废,他们开了一个很不好的先河,至于本朝先帝和当今陛下这前后两位太子都顺利登基的事,他们选择性忘记。
他们自认为自身能力和背后家族势力不比太子差,凭什么不能争一争太子之位?
如果光文帝是太子的血脉,那么无论他们做什么,他们都无法扳倒太子。即使父皇哪天被大项的开国皇帝附身,昏了头要废太子,朝廷诸位大臣和天下人也不会同意。
殷璋一边听天幕讲话,一边在心里默默诵读经文口诀,一心两用,他再熟悉不过。眼下不能打坐修炼,只得背经文,多背背没害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