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臣子也纷纷道贺:“天佑凌江,恭贺陛下。”随后抬手一敬,一齐将杯中酒水饮尽。
朝臣的话使得的凌江帝满意,笑道:“众爱卿请坐。”接着示意了旁边的苏公公。
苏公公乃是凌云帝身边的掌事太监,跟在皇帝身侧多年,一个眼神苏公公便能心领神会。
只见他示意门口侍女,那侍女转身离开,不一会只见一群姑娘,身着绿衣,盘着高高的发髻,身上绑着零零碎碎的丝带,穿着酷似灯笼的裙裤。
纵横交错排列,舞姿曼妙,随着手脚的摆动,手踝脚踝上的饰品叮当作响,一下一下砸进人心里。
宴上人也自顾自的吃,喝的喝,只是另一边的户部尚书脸色并不好,目光时而时的盯着兵部尚书方大人。
二人速来不和准确来说是这户部尚书单方面的看方尚书不顺眼,总觉得这么多年被对方压了一头。
现在又加上方尚书为国立功,恨得牙痒痒,恨不得用目光把放尚书瞪出一个洞。
方尚书早已习惯了此人的行径,已经见怪不怪,更何况他现在的心思完全不在这种事上面,一门心思想着家。
只见宫宴渐入尾声,最后众人一齐行礼告退。
这边的方尚书似是迫不及待,一路快步来到停在宫外的马车前,抬步上去,往着府宅而去。
刚到门口的方尚书朝着方夫人的房中而且,推门而入,首先往床塌而去,言语里满是关心,眼神里满是关心的询问:“怎么样,身子还好吧,有没有伤到哪?”
只见塌上的人摇摇头,拍着他的手示意自己没事,温柔道:“你去看看孩子吧。”
方大人满脸高兴的问:“是不是女娃?”
很可惜,在得到自己夫人的答案后,也随之一笑,“虽然不是女娃,男娃也不错,就是不要随我,不然长的不好看怎么办?”
那真是方大人多虑了,三十年前,谁不知道这方大人曾是文武双全,名遍京城的人,谦虚董礼,是多少女子心上人,这容貌自是不会输。
哪怕是这三十年以后,年近五旬的他,虽容颜已老,但风姿神韵依旧不减当年。
再加上有当年同样闻名京城的第一才女的柳姑娘,这儿子的容貌又能差到哪去。
方尚书之子与佑宁公主(即墨离)是同一日降生,后来的那几年里这方云卿(萧楚云)又被凌江帝召去在宫中的国子监上的课,自然少不了与佑宁公主的结识。
二人自幼一起长大青梅竹马,佑宁公主闲着没事就会跑去方云卿的府上溜达,结伴同游,就这样渡过了一段时日。
十九年时间一晃而过。
佑宁去往凌云殿向凌江帝禀告之后就出宫往方府而去,临走前凌江帝还不忘叮嘱她何时回来。
待佑宁走后,方才还面带笑意的凌江帝此时收敛了神色,目光幽幽的看向佑宁消失的方向,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很快佑宁的马车停在方府大门外,只见她提起裙摆瞬速下车向方府跑去,身边的下人都来不及扶,听见身后下人的担忧道:“公主小心,慢点。”
佑宁头也不回的摆了摆手示意自己没事,也别跟着她,很快消失在方府门口。
路过庭院,院里种着花草。
佑宁一路畅通无阻的来到来到方云卿的卧房,也不管三七二十一,抬手就将门推开,往里走:“方云卿,方云卿。”
喊了两声也不见人回应,房间里空荡荡的,佑宁嘴里念叨:“这大早上的,人跑哪去了?”
正要喊第三声时。
只见方云卿不知何时躲在她身后,小心翼翼的:“哇。”的一声,佑宁闻声立马往前面的书桌旁躲去,还不忘那一本书挡脸。
接着便听见方云卿的笑声,佑宁将书挪下来,露出眼睛眨巴了两下,愤恨的站起来,冲着方云卿道:“好啊,你敢吓我,看本公主不收拾你家。”
转头看了看周围有没有什么称手的工具。
正在为没有找到兵器而懊恼时,抬起了那只拿着书的手,将手中的书卷成棒状,朝着方云卿走去。
方云卿见状连忙跑起来,佑宁不甘示弱,二人在房中追逐,方云卿喊到:“不敢了,下次不会了。”
“让你吓我。”
抓着方云卿要拿书敲打他,方云卿抬手遮挡,就这样过了一阵。
方云卿忽然抬手叫了句:“停,我有个好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