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记忆里,自己从来都没有恐高。游园会上的摩天轮多高她都敢往下看,还有飞椅她也敢坐。
所以飞天扫帚应该也没问题。
第一步,要先确认这是一把能飞的扫帚,如果不能飞,要把它变成能飞的扫帚。
一个简单的测试方法,女巫莱克西在笔记上这么说,就是把扫帚举过头顶,然后放手,看它能不能自己飘在半空。
艾罗站在主宅的门口的影子里,看着莱克西把那把扫帚举过了头顶,回头笑了一下。
莱克西本来没做她能一次性挑中一把魔法扫帚的准备的。她原本的计划就是先把这把扫帚还给娜莎,和她郑重道歉,然后把莫尔顿庄园她能找到的所有扫帚都试一遍。
对不起了,娜莎。看到扫帚浮在半空中的莱克西这样想,你可能真需要再去拿一把扫帚了。
因为这个下午这把扫帚暂时归她了。
第二步,骑上去,想象自己被大地托举起来,慢慢被风所接管,然后飞起来。
莱克西理解这大概就是冥想。
冥想是一种很好的休息方式,她本科时期情绪比较差的时候就经常靠冥想休息,据说五分钟冥想顶二十分钟午觉。
这个说法是不是真的,莱克西不知道,但她确实因为练习冥想变得轻松很多。
网上的冥想视频大多数都是呼吸练习,也就是学会通过调整自己的呼吸来获得放松。除此之外,莱克西还做过对话内在小孩的冥想,这种冥想大概就是仔细倾听自己内心真正的想法。
她有一次做冥想不小心打碎了一个花瓶,被艾伦抽了一皮带。
她手握上扫帚的时候,食指感受到扫帚杆上有一行字,她感到奇怪,弯腰查看的时候后背被人拍了一下。
但她还是看到了,伊莎开头。
意识到这点让她浑身起鸡皮疙瘩,她知道手里拿着的是谁的扫帚了。
贝林讲故事时沙哑的干笑声还在她耳边回荡。
她回头,看到是艾罗站在她身后,手里拿着一把扫帚。
如果这个时候我转身,背后是莫尔顿夫人,莱克西想捂自己的胸口,灾难样地想,那我估计就完了,我可没有那么多血喂给她。
“有事吗?”她舒了口气,问艾罗,语气就像是在说“家里还有牛奶吗”。
“娜莎说那把扫帚她要用。”艾罗把扫帚递给她,“给你这把。”
莱克西略感奇怪:“娜莎让您来?”她刻意加重了“您”字的发音。
艾罗倒是无所谓,不管是不是真的无所谓:“今天事少。”
莱克西还是持怀疑的态度,满脸狐疑。
她怀疑艾罗怕她知道莫尔顿夫人的事,所以在她摸到不该摸的那行刻字的时候——或者意识到她拿着的是那把刻字的扫帚的时候——就赶紧过来给她换扫帚。
但她很快就打消了这个念头,就像打发其他念头一样简单。
原因很简单,如果按照一个正常人的行为逻辑,如果他根本不相信她知道,他又何必给她换扫帚?
答案只有,他知道她知道这件事。
可他又是怎么知道的呢?娜莎的样子不像是会主动跟庄园主说话的。
莱克西想这些只用了几秒,她觉得自己的大脑一片散乱,好在最终还是在艾罗耐心耗尽之前想到了答案。
下面这个逻辑比较复杂,但这件事对她真的很重要,她也决定把这套吸血鬼行为逻辑写在手册里:艾罗通过某种特殊渠道——可能是反观察——知道了她和贝林讨论过这件事,然后自己找到了娜莎进行确认,然后才做出了这个给她换扫帚的举动。
这只吸血鬼聪明得很,他知道她在观察他们。
这是她从一个人类的角度的推断。
观察吸血鬼这么多天,她得出了一个吸血鬼和人类的共同点:每个,不管是人还是鬼,他们的行为都要符合他们的性格,不管他们在其中做了什么伪装。
比如精明仔细的艾罗,必然不会让一个随便的女佣在莱克西的门口,拿着这把刻了他母亲名字的扫帚扫地,用疏忽大意解释不通。
只能是他在试探。
如果娜莎拿着一把危险的扫帚在莱克西门口扫地,莱克西会不会在发现这把扫帚的危险性之后露出慌乱的神情。
这场试探非常好,像一盘象棋的布局,唯一美中不足是他对面是一个连续五十多天观察吸血鬼行为,分析他们行为逻辑的行为心理学硕士毕业。
这不能怪他们,硬要说也只能说他们运气不好。
莱克西心下有了想法:“哪把扫帚娜莎都一样用吧。”她故作轻松地回答。
似乎是没有料到她会这么回答,艾罗轻咳一声:“她一直用的都是这把,比较顺手。”
“莫尔顿副首席,”莱克西笑了一下,直接捅破两人说话之间的那层纸,“既然都知道对方干了什么,我觉得咱们两个就没有装的必要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