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是这么说,但郁禾还是迫不及待地打开手机,果然在消息那一栏有个抽奖链接,点进去后是一个大转盘。古琴、笛子、二胡、古筝、唢呐、东不拉六种乐器。
郁禾一样都不会,但是她非常想学古筝,而且这六种乐器就古筝最贵,她一边点击抽奖一边默念古筝,但指针却停留在二胡那一栏……
“也还不错,学会了带去公园和大爷下棋,以后老了还能在养老院那些老头老太面前炫耀一番。”
有总比没有好,郁禾心态很乐观。
这时候已经是晚上九点,她并没有着急回酒店休息,而是打算去吃西安另一道有名的美食,是酸汤水饺。
她直接打车来到回坊,站在一家号称开了百年的酸汤水饺店前,店里出乎意料的有些冷清,难道西安人晚上不吃水饺呀?
她带着好奇迈着步子走进店,听说这家店传了三代人,只卖牛肉和羊肉两种馅儿。
“老板,点个餐。”如今也算是吃过很多西安美食的人了,她知道一些小吃店基本都需要自己跟老板点单,菜单就被挂在橱窗前,可以决定好再点单。
“美女要吃点什么?”
“一碗酸汤牛肉水饺。”
“好咧您稍等。”老板示意郁禾随意坐,自己则是走到后厨,开始煮水饺。
她找了个地方安静等待,顺便看着老板那娴熟地下饺操作。或许是店里客人少,因此只有老板一个忙碌的身影。只见她拿出一个蓝色的青花粗瓷大碗,在里面加入了五六勺不同颜色的调料。
郁禾只认识一种,那就是油泼辣子。加完调料之后又加入一勺调配的酸汤,再撒上致死量的葱花和香菜。捞出满满一勺煮好的白色饺子与颜色红艳的酸汤碰撞,汤汁溅出一些,形成一个个漂亮的水滴形状,饺子马上被染上一层红油,这样一碗美滴很的酸汤水饺就完成了。
大碗酸汤水饺被端到面前,随着老板一句“用餐愉快”后,郁禾立即用筷子夹起一个沾满汤汁的饺子,酸味钻入她的鼻尖,勾出了她胃里的馋虫。
趁鲜活,先吃一口饺子。牛肉带着各种香料的味道,却又不失牛肉本味,吃完一个饺子又喝一口酸汤,汤香不涩。
小旅app里曾介绍过这家酸汤水饺的历史,根据里头的描述,以前店里有一个老爷子调的酸汤才是一绝,现在这碗是老爷子的后辈做的,味道没有以前的那么好吃。不过郁禾是一个很容易满足的人,这一碗酸汤饺子味道已经足够好。而且她也没吃过老爷子调的酸汤水饺,没有对比参照物。
她吃到一半,有点撑,见店里没人,装着活泼跟老板聊天。
“老板,你这店具体是开了多少年啊?我只听说一共传了三代。”
而老板这会儿正好也无聊,便也接受郁禾的搭话,“咱这店刚开始还是在粉巷咧,八零年的时候就开了,当时那一片周围的人都知道。”
老板娘持着一口陕西口音的普通话,语调婉转,郁禾听着格外亲切。
“八零年代,那也很早咯。”
“当时这饺子是我爷爷做的,那会咱们还没有开店,就推着个推车在这附近大街上叫卖,后来传到我爸后才决定在粉巷附近开店,就这样一直卖到九零年。”
老板娘喝了口水,见郁禾耐心听着,又继续说道:“我们在那里卖了十来年,直到粉巷那边不让做餐饮,店被迫关门,但我爸爸和爷爷舍不得这么多年攒下的口碑,就又回到了这里重新开了一家店,一直开到现在。”
说到自家的店,老板眼里满是自豪。
“还真是传了三代哎,好厉害。”
“咱们当时刚回来到这边的时候生意差得很咧,后来我们就想啊,这样不行!就让我们店里的两个工人去原来开店的地方,用自行车拉人过来。当时他们就在大街上吆喝着:想吃水饺的上车来,我们带你过去吃,这样一个一个把人拉过来这里来吃水饺,生意才又渐渐好起来了。”
“还好坚持到了现在,才让我能吃到这么好吃的酸汤水饺。”郁禾真诚回答。
听到这话的老板则是摇了摇头:“或许因为你是外地人,才会觉得好吃。其实我做的酸汤水饺和我爷爷比差远了,我比较浮躁,学不到爷爷的酸汤精髓,把这百年招牌挥霍得差不多咯。现在还来我这吃水饺的人,要么是和你一样的外地游客,要么就是念旧的老顾客,来这里找一找当初年轻的感觉。”
“事物都会变,食物同样,只要初心不变就好,总归能遇到一批喜欢现在味道的食客,我就是其中之一。”
“哈哈哈,姑娘你安慰到我了,阿姨再送你一碗水饺,羊肉吃得嘛?打包带回去当夜宵咧。”说完不等郁禾拒绝,带上口罩自顾自走到后厨开始煮水饺。
这时,店里又来一位客人,自来熟地喊,“芳姐,来三份酸汤牛肉!”
“坐等一下咧。”老板芳姐在后厨大声应答。
原来老板叫芳姐。”
没多久,芳姐递给她一碗打包好的羊肉水饺,她就这样带着芳姐的热情,打车回了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