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母亲立身不正,德行有亏,日后再不许你提她!书上是如何教你的,给我跪在这里背一百遍!”
秋风萧瑟,花木寂寥,中庭跪着的小小女童背脊挺直,稚嫩的童音在梧桐细雨间回荡不绝。
“凡为女子,先学立身,立身之法,惟务清贞……”
沈持玉下意识地摊开自己的手掌,仿佛那灼痛还在,一次又一次伴随了她过往的整个少年时期。
好半晌宋冀年才洗完手,他拿帕子将手擦干,回身见沈持玉站在那里怔怔出神,想起方才已被自己烧毁的纸笺,他眸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冷意。
走至沈持玉身畔,他温和地笑道:“持玉,今日之事不必知会外祖父,我都可以解决。”
沈持玉一向不会忤逆他的意思,遂点了点头答应。
尽管尸体是在半夜被扔到县衙门前,但消息依旧在翌日不胫而走,奉化县的百姓人心惶惶,案子也被传得神乎其神。
早在昨日夜里朱杞便已得了消息,此刻陈府书房内,陈希呷了口茶,幽然道:“到底是年轻,沉不住气。”
“陈老说的是。”朱杞早便料到是这般结果,之所以没有阻止也不过是想看看宋冀年的手段罢了,如今看来也不过如此。
陈希成看他姿态闲适,似是早已成竹在胸,不由好奇道:“看来殿下已有了良策?”
其实高鼬的这桩案子在朝臣眼中几乎是死局,便是陈希成在此经营多年也毫无办法。
朱杞也并不卖关子,意味深长道:“要除掉高鼬须得二策,二者缺一不可,其一便是找到高鼬这些年贪墨下的钱财及账目。其二嘛,容本王先卖个关子,陈老不久后便知结果。”
陈老知晓朱杞来明州府这么久从未派人搜集过高鼬欺压百姓、贪纵营私的罪证,这也是陈老高看朱杞的地方,因为这些证据、证人即便找到了,将人羁押至大理寺也无济于事。
而以当今陛下的贪婪,只要找到高鼬贪墨的钱财账目,让陛下知晓他监守自盗,进献陛下宫帑不足十之一二,高鼬的命自然就保不住了。
依照陈希成看来,只这一策便足矣,但是端看朱杞的神色,显然所求不止于此。
离开书房后,朱杞漫步于廊梧之间,亲信石枫紧追而来,在他身后压低声音道:“那仵作交代了梅瓶中藏着一封信笺,内容是一张借据,小人已让他誊写出来了。”
说着他从袖中拿出一张折好的纸奉给自家主子。
听说是张借据,朱杞更加好奇了,他已打听出来昨夜宋冀年拿到信笺之后慌忙就着烛火将信笺烧了个干净。
仅仅一张借据又何至于让宋冀年如此惊慌失措,待他看到借据上四方钱庄的徽记后心中立即有了猜测。
朱杞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笑意:“原来是拉京债,怪不得他不敢让沈持玉看到借据。”
这拉京债对于旁人来说算不得什么,不过是商人对读书上的投注罢了。
家境贫寒的读书人入仕途哪儿那么容易,暂且不说十年寒窗所耗资财,便是上京科考的盘缠也不是小数目,即便会试过后成为贡生,还要经过殿试,即便入选三甲进士,入馆成为翰林院庶吉士,三载后再经选拔考试,部分人员方可优先选任州县官。
这前前后后数年,久居京城花销甚大,况且还要上下打点,没有任何背景的宋冀年若想谋得好出路,必须得拜谒京中权贵,这些都要银子,他不得已通过高利贷借到钱,还要向拉债的人支付中介之资,结款四千两银子,实际到手也不过两千两,其中一半则作为利息。
拉京债在官员来说不算什么,错就错在宋冀年的座师是沈太傅,此人清正不阿,不污不垢,多次上书弹劾官员放债之事,认为官员为此会成为债奴,与商人沆瀣一气,最终只会为了钱财不断地搜刮民脂民膏,官员腐败由此而生。
真有意思,沈太傅千挑万选竟为外孙女挑了这样一个女婿。
正走着,忽然听到前方传来一阵女子清脆的笑声,出于礼节,朱杞停下了脚步,正欲从一旁的垂花门离开,却陡然瞥见一道儿纤细的身影穿过卧波横桥,衣袂飘举,长袖挽风,像是缓缓展开的一幅仕女图。
是她。
朱杞摩挲着指尖扳指,嘴角勾起一抹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