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恋上你中文 > 铁娘子她怎么登基称帝了 > 第99章 参观

第99章 参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叫水利!果真是个不学无术的小贼。”

张玉花眼中满是不屑,气得何金堂面色铁青,惊得罗氏兄弟和宁朝柱目瞪口呆。

他们不知何金堂是真的贼娃,还是张玉花单纯在骂人。

“我是小贼,你不也是小土匪?你我半斤八两,都上不了台面。”何金堂回敬张玉花。

张玉花恼怒,想骂回去,却听萧游咳嗽一声,“好了,你们再上不了台面,也比我这个优伶强。客人还在,莫忘了正事。”

何金堂与张玉花气哼哼地对瞪一眼,都偏过头去不看彼此,也都不再说话,让宁朝柱和罗氏兄弟十分尴尬。

萧游只得向三人告罪。

身在“敌营”,宁朝柱和罗氏兄弟不好说什么,只装作不知方才何金堂三人说了什么。

但到底有些不同,连罗英的态度也不如方才热情,不知是何张二人的争吵影响了氛围,还是何张萧三人的身份让他们不适。

“我虽来谱口冲不到两月,却也知道水利。”萧游语气温和地讲解道,“说到水利,便不得不说这田土的亩产。

“刘社长和杨社长曾多次说过,一亩田想要种出更多更好的粮食,无非做好五件事。

“一是种子。找出高产高质量的稻种,作为父种、母种,以此培育出更优秀的稻种,再从中选出最好的作为新的父种、母种。

“这么一代代选育下去,便能得到亩产三石、四石甚至十石的良种。

“二是肥。正如人要吃饭,稻苗也需吃足‘东西’才能长好。之所以施粪肥的稻苗长势更好,便是粪里有稻苗需要的东西。

“我们慢慢实验尝试,最后总能找到比粪还能肥田的东西,那自然能提高亩产。

“三是除虫除草。如今我们只能靠人力除虫除草,若能找到可以杀死虫草却不会杀死稻苗的东西,便能大大节省人力,还能让稻苗长得更好。

“四是光热,就是阳光。南方温暖,热的时间长,稻苗一年能长两季甚至三季,自然亩产比北方高。

“五是水。稻谷生长要大量的水,尤其是两季稻更是要水,但水不是到处都有,也不会始终保持在你想要的水量。

“是以需要沟渠把水引去缺水的地方,需要水塘在水多的时候存水、水少的时候放水。

“以上五件事,前三件事都需耗费功夫去找、去试,第四件事只能靠老天爷,唯有第五件事是我们现下便能做的。

“是以大同社对水利十分重视,去年出钱出力在谱口冲、祖家冲、罗塘等地兴建沟渠、堤坝及水塘,今年派了许多人在温和、尚贤等地考察,预备冬天时继续兴建水利。”

萧游说的清楚,宁朝柱本就是农家子,罗氏耕读传家,罗氏兄弟从书里、从长辈口中,都能了解粮食生产的重要性,进而也能明白兴建水利的重要性。

他们原以为大同社凭工商起家,不会多在意农桑,没想到并非如此。

且不谈大同社想靠试验便找到良种、良肥,还有异想天开的除虫除草的东西是否现实,光是这份心便让他们察觉到一丝不对劲。

宁朝柱并没有去深思那点不对劲。

他更多地在想,选育良种究竟要如何选育?寻找比粪肥更好的肥料是字面意思还是改进粪肥?

若是笼统地说一说,那谁都会。

罗氏兄弟却默契地对视一眼,两人都明白自己察觉到了什么不同寻常的东西。

他们继续向前走,何金堂逐渐恢复了原本的神采,竟毫不忌讳地讲起自己当小偷的经历。

说着说着,他又讲起自己和萧游来谱口冲的曲折故事,还介绍起了忍冬学堂的生活。

话里话外,都满溢着对现下生活的喜欢。

大同社救助流民孤儿的事情他们有所耳闻,但亲历者当面说出来,到底让他们颇有感触。

“大同社这般心善,为何要坏了规矩,与官绅作对?”罗英脱口而去,一说出口便觉不妥,但覆水难收。

张玉花不满地瞥他一眼,“甚么叫坏了规矩?甚么叫与官绅作对?官绅有他的规矩,大同社和贫苦百姓也有自己的规矩!

“凭甚么我们要守官绅的规矩,官绅却不守我们的规矩?”

宁朝柱和罗氏兄弟听得有些糊涂,何金堂第一次摆出严肃的神情说道,“三位,莫管官绅的规矩,还是百姓的规矩,让人活下去,才是最大的规矩。

“乡绅大户规矩再大,能大过皇帝?那皇帝暴虐无道,也会被人推翻,凭甚乡绅大户盘剥压迫我们,我们便不能反抗?”

罗从义冷着脸道,“强词夺理。可曾有乡绅大户逼着尔等租佃他们的田?分明是尔等不安……”

“莫说这般不愉快的事。”罗英及时打断罗从义的话,满脸堆笑地说道,“那便是义江堂罢?真大,两位社长真是善人。”

虽有罗英缓和气氛,但罗从义的话还是让气氛降至冰点,哪怕何金堂回罗英的话,也是有一搭没一搭。

但毕竟都是些孩子,去看了巨大的轮窑,以及山坡上铺满一层层晒砖坪的砖坯、砖块,他们不禁兴奋起来,全忘了之前的不愉快。

何金堂又自作主张,带他们去罗塘看新城。

巨大而忙碌的工地,密密麻麻的脚手架,檀江沿岸的水泥堤坝,还有迥异于此时代建筑风格的红砖楼房,都让他们记忆深刻。

少年们折返谱口冲,路上兴奋地讨论着方才的所见所闻,以至于走过义江农庄,他们被一阵欢呼声拉回现实时,皆惊诧不已。

他们加快脚步,才发现原来是许多庄户、雇工簇拥着一支骑大马戴红花,最前头还高举着一面红色旗帜的红衣队伍往唐家大屋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