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南城和宋兰花来个对视:世上真有这么巧的事儿?
宋兰花轻咳一声,问:“苏姨,我只知道您姓苏,还不知道您叫什么名字呢?”
虽然有些冒昧,为了弄清楚真相,不能不问。
苏奶奶忙着给孩子们擦脸,没看到顾南城和宋兰花的小动作,随口说:“我叫苏瑾。”
宋兰花心想,名字挺像,可惜不是,笑着道:“您的名字真好听,不像我,就叫兰花,忒俗气。”看来还要再问问,新中国成立后,有许多人改了名字。
“兰花好听,和你的气质很配,你站着那儿不说,别人肯定以为你是大家闺秀。”苏奶奶想起这是特殊时期,免得引起误会,指了指远处,“时间还早,那边有个饭店,咱们去买点包子,顺便歇一歇,等几个孩子缓过来,咱们再去岛上。”
顾南城和宋兰花带着孩子,跟着苏瑾去了国营饭店,正好是早晨,还有早餐供应。
一行人喝了点粥,吃了馒头包子才出来。
出来就看见红小兵压着人在游街,一群人举着条幅,喊着口号,浩浩荡荡,声音震耳发聩。
其余人见了也都躲得远远的,生怕被连累。
街上贴满了大字报,人人自危,看着就挺乱的。
顾南城怕孩子乱跑,再出什么事,特意嘱咐几个孩子:“别去,一会儿咱们去码头,买了票就坐船。”军队还算和谐,没有这些糟心的事。
大牛几个害怕,就缩在大人身后。
顾小三看着这些人,忍不住吐槽,可真疯狂。
听说远没有亲自经历震撼人心。
宋兰花看着浩浩荡荡的人,唏嘘不已,也幸亏跟着顾南城随军了,要是留在农村,少不得见这些批斗的事,饶是知道他们将来的发展,明白有些人被冤枉,以后会平反,也替他们心疼。
这场运动又有多少人丢了性命。
红小兵过去后,宋兰花提议赶紧走。
苏瑾以为她被吓到了,道:“咱们根正苗红,不怕这些红小兵。你出来办事,要是有人敢为难你,你就说你是军人家属,回去我给你一本主席语录,把那个背下来,准没错。”
宋兰花答应一声,和顾南城带着孩子坐上去码头的公交车。
下了公交车去买船票,船到点才开,上船后等了一会儿就开了,船不是很平稳,有点晃,宋兰花前世坐过船,不怕这些。
顾来喜有点晕船,上了船就不说话,灵灵和秀秀扶着她,满脸着急。
宋兰花看出她晕船,走过去拉起她的胳膊:“我给你揉一揉,或许能舒服一些。”
她轻柔按压顾来喜的内关穴,顾来喜感觉好多了,道:“你懂得可真多。”
宋兰花道:“你忘了,我奶奶娘家行医的,她老人家医术不错,很多人都找她看病,我哥我姐不喜欢捣鼓草药,我奶就让我学,从小我就跟着我奶学这些东西,别人都说门里出身,不会也懂三分,从小跟这些东西打交道,不学也看会了。”
她从小跟宋奶奶学医没错,但是不用心,没学到多少东西。
在现代时,她也跟着爷爷学习医术,两辈子的记忆加起来,不说是国手,一般的病难不倒她的。
宋兰花的奶奶其实是杏林高手家的女儿。
战乱时被军阀看上,想要抢了她去做妾。
她奶奶誓死不做妾,选了当长工的爷爷,无他,只因宋爷爷长得好,脾气好,听话也厚道。
就这样,她奶奶嫁给了爷爷.
可她家里人不同意,尤其是奶奶的继母,撺掇奶奶的亲爹和奶奶断了关系,好以后多分家产。
都说有了后娘就有了后爹,亲爹很快就同意了,且没给宋奶奶一点嫁妆。
从那以后,奶奶再没回过娘家,生的孩子也从没去过外祖父家。
听闻奶奶的亲爹病危,要见奶奶最后一面。
奶奶和宋兰花的母亲去了趟宛城,路上遇到了日本人。
日本人见婆媳俩长得好,欲行不轨之事,婆媳俩不同意,直接撞到了日本人的刺刀上。
这时八路军经过,杀了日本人,救了婆媳俩。
宋兰花的娘年轻,力气大,也存了死志,伤口很深,救回来身体伤了根本,没熬多少日子就走了。
她奶奶也救过来了,可惜伤了身子。
在宋兰花十来岁时也走了,临走留了许多医书,宋兰花很宝贝,把这些医书妥善放了起来。
这次一并让顾南城夹在行李中邮寄走了,看着外面的形势,宋兰花觉得就算到了军区,那些医书也不能拿出来。
苏瑾听闻宋兰花会医术,两眼放光:“到了岛上,你跟我去医院上班。”
她是军区医院的副院长,海岛尚在建设中,最是缺乏人才,宋兰花去了正好。
宋兰花:“……”
还没到呢,工作就有找落了。
其实她更想去学校,像顾南城说的,学校每年都有寒暑假,可学生不好管,去医院上班也不错。
这个时代的人生病都自己扛,实在抗不过去才去医院。
她没有拒绝苏瑾,说到了岛上再看看。
苏瑾把这事记在心里,和宋兰花说着家常,很快就到了舟山岛。
他们刚下船,就听见有人喊:“苏院长?”
宋兰花循声看去,就见一个二十来岁的小伙子,一身海军军装,个头有一米七,皮肤黝黑,长得很精神。
再看向苏瑾,她答应一声,牵着俩孩子走向来人,心里感叹:原来她是院长,怪不得让她去医院上班,这工作不好拒绝。
宋兰花看着大包小包,问顾南城:“咱们提过去?”
顾南城指了指正在驶来的吉普车:“接咱们的人来了。”
话落,吉普车到了他们跟前。
一个二十出头小伙子跑过来,眼睛挺大的,看着十分精神,笑着对顾南城说:“对不起团长,我来晚了,光顾着收拾屋子了,忘记看时间了。”
顾南城指了指行李:“不算晚,刚好,都搬车上去,新家收拾的差不多了?”